相关文章
我常常說,一九八九年的香港異常美麗,因她和平日功利計算的香港太不一樣(尤其在八九十年代)。但恰恰是這種 「異常」,我們可以說,八九年香港這段歷
伴隨杯葛六四而來,是一大堆否定和矮化當年香港人的言論,像是什麼二十四年前只是搭便車心態,借學運「過橋」云云。彷彿那時的港人不是真心相信,只是
有段時間翻看八九年的舊報紙,覺得隨便在裏頭抽出一篇報道或專欄文章,也可以看出很多能夠玩味的東西。像是說,在六四之後,香港人被叫作「十個決定去
六四當然是本土事,從八九覺醒的一刻,以至社會上下延續了24年的記掛與悼念,都是一場地地道道的民主運動。 最標誌性的事件,當數5月21日的百萬人
今年支聯會六四晚會的口號「愛國愛民」,惹來非議。跟不少人一樣,我悼念六四的理由跟愛國無關。我這一代人(1982 年出生)民族意識着實很弱,而在
都說短短幾年葉問電影拍得膩了,但我還是對邱禮濤鏡頭下、黃秋生出演的葉問滿有期待。一如所料,我並沒落空。 過去搬上銀幕的葉問形象,總讓我覺得過於
香港政治文化有一種趨勢,不是激進化或極端化,而是「動物化」,即它愈來愈建基於本能欲望。它可以是陳淨心在大庭廣眾「爆出」一句「關你嘟事」,也可
法律學者戴耀廷提出「佔領中環」,雖云反應熱烈,但目前為止,討論大都停留於「join定唔join」、「work定唔work」等表態式回應。這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