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各种政府部门总有一种冲动叫做为民做主,从政策的制定到通过再到执行,全是由政府一条龙,有些心想事成,有些则好心办坏事,有些后果很难预料,需要时间检验。
据悉,北京有关部门今年又要为民做主一回,拨出300万元,在年内完成纸质教材电子化,即用平板电脑代替教材上课。结果自然又引起路人甲乙侧目,丙丁们反对,口诛笔伐汹涌澎湃。
实际上,在全球化和信息化方兴未艾的今天,随着电子书籍逐渐普及,人们的阅读习惯发生改变,世界上不少国家已经开始推动平板电脑在教育中的运用,如英国、瑞士等国的许多私立学校,越来越多的课程依赖于平板电脑。美国加州4个学区将正式展开试点,400名学生的八年级代数教科书将被苹果iPad平板电脑替代,若测试结果一如理想,未来该项目可能会扩大到其他地区。
当然,每一轮技术变革迫使人们既有经验、生活习惯、认识原则发生剧烈变化时,总少不了争议与反对,教育方式电子化也不例外。比利时布朗肯堡社区的两所小学强制使用平板电脑就引发抗议之声。在法国,科雷兹省议会购买iPad免费发放给中学生使用,这一举动在总统竞选期间引起了一片争议,也成为右派攻击弗朗索瓦•奥朗德管理不力的证据。由此看出,电子化教学尤其是在低年级阶段,还处于试验阶段,广泛接受还需时间,好在多数国家的“更替”都尊重学校的自我选择和民众的意见,地区差异化明显,政府并未统一强制推行,即使有步子迈大了的做法,也面临着监督与商议,不可能全面上马一蹴而就。
与此相对的是,北京有关部门的做法就显得异常突兀,在未经任何试点与商议的情况下,闭门造车的政策已经横空出世,而且目标明确,时间紧迫,给民众商讨的空间都不留,不免激起了更为强烈的反弹。表面上看是大家对于电子化教学的怀疑,实际上的焦点在于政策的突然袭击以及封闭性。这样的情况,在中国特色中已经屡见不鲜,连整个情节都仿佛狗血雷同。
试想一下,如果有关部门就这一方案敞开大门,集思广益,准确掌握各种信息、权衡利弊,最终出台的措施是否会遭此激烈反弹?如果有关部门不是以闭门造车为民做主的强硬表态回应大家的诉求及舆论质疑,是否会引发更大的连锁反应呢?从依法执政看,凡是事关民众切身利益的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皆应有充足时间进行讨论和意见征集,遵循民主决策的程序,而不是一味单打独斗,这样才能让决策尽可能符合大多数意见,让政策可能带来的震荡降至最低。
网络上大数的质疑都来自于对儿童视力的影响,这样的质疑其实很好解释沟通,中国儿童的近视率目前高居世界第一,是在纸质教育的环境下造成的,与电子化没有任何关系,也无法说明电子化阅读一定就会导致视力下降。反倒是,电子化教学不能实现减负目的才是真正让人忧心之处。如果我们的教育仍然是高强度的填鸭,愚人式的应试,文科教育以教人说谎为能事,禁锢学生的心灵,那么再立体化的教育形式都不能减轻学生压力和心灵上的颓废,只不过是换一种填鸭和愚人的方式而已。
科技日新月异,让人们必须掌握新的能力和知识结构,要求我们对传统的教育方式进行革新。但是,我们必须明白教育发展不能仅仅依靠信息技术来解决,它充其量只是一种辅助工具。如果有关部门真的想为教育做点实实在在的事情,那么请从尊重民众的选择开始,实事求是,真正做到依法执政、服务大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