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力建: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在作家曹保印加入信孚研究院后,信孚的老朋友、最勤奋的教育评论者——熊丙奇教授也应邀加入,使得信孚研究院的专家阵容越来越强大。

熊丙奇,著名教育学者,博士,上海交通大学教授、编审,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中国高校校报协会副会长,上海市高校校报研究会理事长。主编、编著著作图书16种28版次,包括《大学有问题》、《天下无墙》、《体制迷墙》、《大学生创业》、《直面就业》、《青春档案》、《高校学生工作者手册》、《成功宝典(从小学到大学)》等。作品获得教育部、上海市奖励20余次。为新京报、北京青年报、东方早报、南方都市报、深圳晶报、珠江晚报、现代教育报等报专栏作者。

作为高出镜率、高产量的教育评论专栏作者,熊丙奇关注的教育问题上至教育改革,下至局长作弊,他像一名握笔的大侠,敢于说出中国教育的弊病。不管是教育部长还是普通老师,他都敢于质疑敢于批评,他的时评,督促着中国教育的进步,也逐渐在影响着教育改革的政策和方向。

比起其他的头衔,熊丙奇更愿意当一名教育改革的积极参与者,信孚研究院非常欢迎和荣幸获得他的加入,并愿与其它教育同道一起,积极参与推动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为了我们心中的“教育梦”,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熊丙奇教改语录:

1、公民教育的缺失,让我国的受教育者,求学年限增长,但却没有培养其公民道德责任和公民法律责任。唐骏学历门的纷争,大学学术腐败、学术不端高发,都与之关系密切。要让学生诚实守信,必须转变我们的教育观念,在教育中推进公民教育,将培养合格的社会公民作为基本的教育价值理念。

2、我的求学经历,让我感受到,中国每一个家庭与每个学生,都对教育付出甚多,然而,教育的付出,与教育回报给社会的公民素养提升、人们生活改善、幸福指数提高,并不成正比,尤其在农村,沉重的教育负担、上大学之后找工作的迷茫,已使教育严重偏离让人们生活更美好的本质。我所做的,无非是让教育回到本质上来。

3、增加投入是一方面,投入用到刀刃上,更为关键。新增的教育投入,必须首先补上这些欠债,首先解决农村校舍问题、校车问题、农村贫困生的救济问题,近年来,中央财政在这方面已加大投入,但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历史欠债较多,必须有更大力度的投入。

4、就改革者而言,应该意识到改革必定触及既得利益,不能指望一路掌声——改革的本质就是权力、利益的重新配置。同时,也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不能虎头蛇尾,否则,在涉及改革的关键环节就打退堂鼓,这样的改革就会被质疑为“作秀”。

5、近年来,我国大学拿教育资源和学术资源,不惜为一些人大开绿灯,已受到社会广泛质疑。在这种质疑声中,中山大学此举,给高等教育的警示是,如果不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回归教育本位和学术本位管理,一些大学只会在功利化的道路上渐行渐远。

6、要落实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就必须把这些权利全部交给大学。取消研究生院的设立审批,还没有涉及到实质性的放权,只有把自主设置学科、自主决定开展何种教育的权利交给大学,那才是真正的放权。

7、如果仅有原则性的表述,是很难清理对民办教育的歧视性政策的。要保障民办学校平等的法律地位,需要有制度保障。

8、要全面推进校长职业化,单靠校长的自我觉悟,是难有保障的,必须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改革我国大学校长的选拔、任命、评价机制。

9、一直以来,我们把教师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而这种说法,本身就有问题,人类灵魂难道需要像“工程”一样构建,还需要专门的“工程师”吗?这是工程思维在教育中的体现,而教育需要破除的正是这种工程思维,需要对每个个体的人文关怀,需要回归本质——教育是让每一个人的生活更美好。

10、要提高内地大学的竞争力,必须开放教育竞争,让内地高校有生存的压力和质量意识。笔者建议,教育部门不但应该允许考生可同时获得内地高校和港校的录取通知书,还有必要引进海外大学直接到内地办分校,自主招生,并由此建立起一名考生可同时获得多张大学录取通知书的招生体系,这样,才会有以教育质量为核心的竞争在内地高校中形成。这也才是提高大学办学质量的正道。

原文链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b0011f0102ecxr.html

Avatar
信力建
写作者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