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力建:西交利物浦,下一个哈佛?

近日,和21世纪教育研究院的几位同事杨东平、张守礼等教育专家一起在上海和苏州考察,期间参观考察了西交利物浦大学,颇感震撼、新奇,并若有所思。

西交利物浦大学(XJTLU)坐落在素有“人间天堂”之称的千年古城——中国苏州,是由西安交通大学和英国利物浦大学合作创立的,具有独立法人和鲜明特色的新型国际大学,她是中国目前唯一一所强强合作,以理、工、管起步,以英语为主要教学语言、在本一批次招生的中外合作大学,也是目前唯一一所拥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士学位授予权的中外合作大学。

西交利物浦大学以使师生“Happy life and successful career(幸福生活、成功人生)”为核心理念,以保护和发展人类生存能力为核心目标,以多元、规则、创新、自由、信任为核心价值,利用其在治理结构和管理模式上的空间,直接面向世界和未来发展趋势,融合东西文化与教育精华,整合全球资源,探索高等教育新模式,培育有国际视野和竞争力的世界公民,以期影响中国乃至世界的教育发展。西交利物浦大学按照世界知名大学标准选聘师资,现有教师400余人,其中80%为外籍教师。专业课教师均具有国际知名大学博士学位和丰富的教学与科研经验。2011年起,西交利物浦大学聘用国际顶级教育猎头公司面向全球选聘高端人才,以英国蛋白质研究协会主席David O’Connor教授为代表的世界级学者已经陆续全职加盟西浦。

西交利物浦大学面向海内外招收本科生、研究生,接受国外大学交换生,截止2012年年底,大学已开设理、工、管、商、文等23个专业,注册学生7000余人,其中100余名海外学生来自全球20余个国家和地区。大学课程除公共基础课外均采用全英文授课。西交利物浦大学拥有国际化的育人环境,严格的国际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以学生自治、学校引导服务为核心的学生工作体系及四大导师体制,大学将学生看做“年轻的成人”,以学生健康成长为根本、以兴趣为导向、以学习为中心,强调自主意识与团队精神,旨在培养知识、能力与素养兼备的具有国际视野和全球竞争力的世界公民。

西交利物浦大学学子在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IBM商务挑战赛等世界级大赛中成绩卓著;首届毕业生96%赴世界知名大学继续攻读硕博士研究生,超过10%就读全球排名前十位的世界名校(《据泰晤士报2010年全球大学排名》)。第二届毕业生90%收到世界知名大学研究生录取通知书,升读硕士或博士研究生,近10%入读全球十大名校(《据泰晤士报2011年全球大学排名》);学生就业或实习于摩根斯坦利、苏格兰皇家银行、渣打银行、汇丰银行、三井住友银行,英国安永会计师事务所、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等世界知名企业。2012年7月毕业的第三届西浦学子,超过80%赴世界知名大学深造,其中超过15%攻读世界排名前十大学的研究生(据《2012泰晤士报全球大学排名》)。20余人收到牛津大学或剑桥大学录取通知书,超过100人被帝国理工学院或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录取。此外,数十人直接攻读博士学位。通信工程专业同住一间宿舍的杨轶凡、吴旻骅等四人,三人被剑桥大学录取,一人被帝国理工学院录取,该宿舍更是被盛赞为“苏城最牛女生宿舍”。

西交利物浦大学以创建研究导向的国际大学为发展方向,整合两国三校资源,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大学已经建成以生物科学实验室为代表的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实验室和一系列高水平研究中心,并于2009年成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依托单位。截止目前,西交利物浦大学先后承担国家、省部及地市级科研项目近60项,并于2012年起正式成为承担国家“863计划”科研课题的成员单位。其独特的大学理念、高水准的人才培养质量和浓厚的国际化特色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认可,被誉为“中外合作大学的标杆”和“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探路者”。

前哈佛大学校长巴布博士认为高校有8个功能,即高校教育的目标是:提高交流能力;培养分析能力;加强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价值判断的能力;提高社会交往和互动的能力;培养对个人和环境的理解能力;改善个人对当今世界的了解能力;培养艺术和人文学科的知识。这就是美国的“开明教育”(或译“自由教育”)的观点。这种观点认为,教育的出发点是人,归宿也还是人;教育有为社会服务的责任,但最终目的是为人服务;而迈阿密大学前校长玛莱特博士则进一步认为“开明教育”的根本责任是为了“人”和“公民”。哈佛大学从来就拥有高水平的科研项目和培训项目,它们能够给哈佛大学带来大批的项目资金和研究经费。但是,“生财之道仍在于人才的供给”,这是关键,哈佛大学招生制度改变的目的不仅在于“求公平”,而是在“求公平”的基础上“求人才”。有了人才,从而提高了科研能力与社会效益,反而带来经济效益,再把经济效益作为学费与奖学金用于培养人才。这种良循环之下,必定产生“滚雪球”效应。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地区、国家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积极并广泛开展高等教育的区域和国际合作,已成为21世纪大学顺利发展的必要条件。近年来,国务院就多次发文提出鼓励外资进入教育行业。要知道,世界500强企业基本落户中国,但是世界名校落户中国的则寥寥可数。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留学生派出国,前几年数据显示,自1985年以来,清华大学高科技专业毕业生80%去了美国,北京大学这一比例为76%。这几年留学人数激增,今年有可能突破30万人。截至2008年,中国已经派出接近140万留学生,居世界之最。

留不住人才,发展就成了空谈。因此,必须充分利用和积极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拓宽合作办学途径,提升合作办学层次。西方发达国家不但具有先进的科学技术,还积累了丰富的能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办学经验。国际合作办学正是加快了教育国家化的学习过程,缩小与国际教育之间差距的有效途径,合作办学成本低、见效快,是名副其实的“不出国留学的绿地”。

可见,西交利物浦大学正在为打造东方的“哈佛”,并努力成为拒绝庸俗、坚持操守、努力用思想知识、精神呼唤社会良知,引导社会前行的精神家园。

而令人更欣喜的是,以西交利物浦大学为代表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得以迅速扩展。除西交利物浦大学外,还有中山大学中法核工程学院、中国人民大学中法学院、东南大学—蒙纳士大学苏州联合研究生院、华中科技大学中欧清洁与可再生能源学院等。另有几所“洋大学”也获批建设,如第一所中美合作举办的国际化大学——上海纽约大学在浦东陆家嘴宣告成立。此后,由昆山与美国杜克大学、武汉大学共同设立的昆山杜克大学在江苏昆山正式揭牌,由温州大学与美国肯恩大学合作举办的温州肯恩大学,也获批开始建设。占地100公顷,投资27亿元人民币的香港大学深圳校区将于今年落成,香港中文大学(深圳)计划也将于今年开始招生。

中国经济三十多年来得以快速发展,与打开国门、开放市场的决策密不可分。今天,中国要打造世界一流大学,也必须将教育开放,引进外资和先进的教育理念。比如教授治校、学生自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人文精神与动手能力并重等等,教育需要学生多样化、教学多元化、人才差异化,这就必须打破应试教育的桎梏,为更多的“哈佛”类名校在中国生根发芽提供平台。西交利物浦大学的试水经验,值得期待。

原文链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b0011f0102ed7t.html

Avatar
信力建
写作者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