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2013年4月16日)的《新京报》报道,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驻华首席代表李一衡称,中国已是过度投资。中国投资占GDP的比重近50%。以投资占GDP的比重来看,超出均衡水平12-20个百分点。
李一衡认为,虽然不至于出现危机,但由于高投资造成的较大隐患不容忽视,在中国,为高额投资进行融资所造成的巨大负担为居民所承受。在金融系统的控制作用下,实际上形成了居民和中小企业对大企业进行补贴和财富转移。在中国为高额投资进行融资所造成的巨大负担实际上为居民所承担,该负担每年约为GDP的4%;同时,由于大企业被赋予了融资优先权,中小企业为获得资本支付了更高的价格。
李一衡关于政府投资不至于出现危机的说法,我表示不能苟同。事实上,政府投资模式除了造成腐败、通胀、贫富差距和环境污染和破坏等将大量成本外部化给普通百姓和子孙后代的恶果,从内在机制上看,则会把所有的债务都推给银行和中央政府,导致其自身内部的财政难以为继。今天的《第一财经日报》就报道,惠誉上周将中国的长期本币信用评级从AA-降至A+,理由是地方债已经超15万亿元,没人了解去向,担心政府债务膨胀及影子银行扩张损害金融稳定。这是自1999年以来中国主权信用评级首次被一家大型国际评级机构下调。
毫无疑问,没有人想还甚至不知所终的巨额地方债,都是政府投资留下的“丰功伟绩”。任期有限的地方官员只想借钱,从没想过还债。地方债已经堆积如山的当下,地方政府仍然在准备大上项目。今天的《21世纪经济报道》披露,地方政府大批投资项目等米下锅,倒逼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记者获悉,江西的招商项目涉及不少产能过剩项目,比如光伏项目就达31个,总投资达到164.6亿元。其实各地方政府都大同小异。
看不见的市场的手越来越看不见,看得见的政府的手伸得越来越长。这样的局面,不仅整个社会难以维系,就是中央政府财政也将难以维系。因此,摆在本届政府面前的一个重大任务,就是彻底切断政府伸向市场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