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我们这批达人)
我参加的这个旅行团,非常具有特色,除了一些摄影高手外,有不少上海“达人”,他们到处收集各国,古玩、邮票、纸币、银币、木雕、石雕、象牙雕、皮画、甚至肥皂包装盒等等……。团队每到一国家或一城市必定有部分人会跑银行、邮局、古玩市场,收集、淘宝。有的人甚至跑超市,买回一大包肥皂,取下装饰包装广告,把肥皂送光。例如我们的团长老宋到了九十多国家,每次出国都能凭他丰富经验淘到他心目中的宝。在满载而归途中也会有烦恼,有时会被海关没收、敲诈、中途损坏。这次他掏到一根长 三十公分的稀有海鱼象牙,被海关敲诈不算,最后几次翻箱倒柜宝贝被损毁。我同室的商人陆先生上次去阿尔巴尼亚途中单身淘宝遭抢。我与这些掏宝能手都去过近70个国家,如商人陆先生专收集邮票、钱币、肥皂盒;房产开发公司的高管王先生(专收集特别稀少的金币、银币),每当他们淘到心目中的宝,晚上不管多疲倦,都会在客房里喝着茶与咖啡,兴奋地欣赏自己淘的宝。我非常欣赏他们的雅兴,就像我采访到一个有价值的人,必兴奋睡不着觉,作笔录整理一样。他们都有特色、都计划有生之年中走一百个国家,顺便淘宝,成为某方面的“达人”。
从九十年代我出国开始,经常问一些同队的中老年人为什么想出国旅游?基本答案是:抓紧最后生命的时光,补回被老毛剥夺的一切。我们这批生活在封闭紧箍铁桶人,一般在毛年代不要说出国,连想离开自已的户口所在地都困难。在毛疯狂折腾年代,我们不光牺牲了青春,而且活得愚昧、无知、荒唐。改革开放给了我们创造先富起来条件,一些人下海经商也为自己出国旅游打下经济基础,所以在有生之年拚命想与时间赛跑,来实现自己多看世界、多了解世界的梦想。
而我这个写书人的特色是采访,每到一国我会挖空心思找人谈话。其实我们都在追求一个目标,环球一百个国家;一个价值(物质与精神);一个收获(最多、最好)。我注重追求精神,想用胡适先生提倡的“独立思考”精神写出一本有价值观的政治游记留给后人、告诉世人,并把我看到的真实世界,通过对比和反思告诉还生活在缺乏民主自由价值观的国人。
最近上海残联领导人请我喝茶聊天时说:据我们了解“上海有八十多万残障人,你是残疾人中唯一走过69个国家的‘达人’,我们残联干部出国考察都是公费,而你自费,还在港澳出版了一本令政府不满的政治游记《新海国图志》;同时还在上海多家公园做什么“民主公民论坛演讲”。我回答:政府终不能剥夺我一个公民这点基本言论与出版权利吧。他又说:国家有关部门要残联多关心我这个不安分的残疾人,希望我收敛点。不要老是挑共产党骨头,帮政府反思,讲不中听的话,对自己没好处。这种归劝与恐吓对我这位经历长期磨难,冤案十三年才平反的人是没用的,我怎么会轻易改变独立思考精神呢?
我的采访故事
我走访69个国家,不知采访了多少人?每次出国我都会直言不讳告诉领队和导游,我是个写书人,途中可能要采访人,希望你们能帮忙与谅解,并送上我写的书。常有人问我:你好不容易出国一次,花这么多精力和麻烦与时间去采访人值得吗?还要付钱。我心里清楚:我出国旅游目的与众不同,在游历各国的旅途中,我拄着手杖,因腿残疾行动不便,很吃力。我独自出行,没有妻儿相陪却从未觉寂寞过,因为辉哥的灵魂始终和我同在,与我同行。我们一起去看外面的世界,一起思索这些国家的富裕、进步与不足,一起为自己国家改革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担忧;而当谎言被揭穿,蒙蔽的双眼得以发现真相与真理的时候,我们俩又常常是默契而会心地一笑
我是背负着两个灵魂在环球旅行,有生之年要完全一个使命,走访世界上主要一百个国家,写出一本有价值的政治游记,告慰我的三哥,留给后人。因为我写的东西离不开采访,一般跟旅行社旅游都是走马观花,要写出一个国家的真实面貌,必须采访当地人,特别是长期生活在那里的中国人,老华侨、新华人移民、接触面广的导游。这次我就采访了五位女导游、二位男导游、其中还有一位女导游的丈夫与他的领导,另一位女导游的老师;两位中歺馆老板、七位中国劳工,一位中资企业经理,包括一位在留尼旺度假的南非使馆人员。这里还不包括我在机场、宾馆、景点,匆忙碰到的任何在这个国家工作、经商的中国人。因为我深知,他们能比较完整弥补我写出的真实面。这次采访到这些朋友就帮我更深入了解以下3个问题:
关于中国对非洲的援助
当地华侨告诉我:中国对非洲的援助,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极端。非洲人经历了两个时代的中国援助,第一次是毛泽东年代,那时中国本身是“穷国”,却仍然给74个国家提供外援。在毛年代有句名言:是非洲朋友把我们抬进联合国的,50年来,中国已帮助900个各类项目 在所谓三年自然灾害时期,中国饿死3千到4千万人,但是对于非洲国家的要求,仍然慷慨解囊。
第二次是邓小平的改革开放后,中国的非洲援助政策开始转向实用主义,注重经济回报,即石油矿藏资源,和中国出口制造业在非洲市场的占有率。中共全力拓展的地区,当地对中国形象,也是劣评如潮。说中共贪婪掠夺当地资源,残酷剥削当地劳工,倾销中国工业品;所谓“援助项目”,实际利益反而落入中国建筑公司。这类行径,被谴责为“新殖民主义”。
有人说:今天中国政府进军非洲是:“左握金山银矿,右拥肥沃耕地”。非洲不少政治家认为:过去中国援助非洲是有政治目的,支持推翻殖民主义这是表面,目的是为了进联合国、反美、反西方。所以结盟是互相利用,暂时建立同志加战友关系。现在黑人认为中国援非是冲着矿藏资源而来,充满经济利益。同时身份也多了,“承包者、推销者、合作者、投资者和竞争者”。过去中国认为对非援助是“施恩”,不仅是为非洲输血,更帮助他们学会造血。今天非洲人非但不报恩,还认为中国人在吸非洲黑人的血。他们认为中国投资非洲和向非洲提供援助时,并不总是顾及非洲人民的利益,而是为了攫取非洲的能源。事实上中国的政治和外交影响力,仅停留在非洲国家的政府层面,而未能深入到社会和民间,甚至非洲一些国家的政府,也有意识地在一些国际事务中,与中国拉开距离。
这次在非洲四国我二次碰到援外劳务输出员工,一次在毛里求斯市区碰到3个安徽建筑公司的援外劳务工,另一次在马达加斯加宾馆外相遇4个河南矿务公司员工,我都主动跟他们交流采访,想知道我看不到的援外劳务工真实情况。他们告诉我:自己的工资在五、六千人民币,出国前压金几万,每天工作十小时。一般中资企业在非洲不喜欢用当地人,因为劳务纠纷太多,原因是中方管理部门因习惯国内那种无法制的行为,但非洲黑人已学会保护自己人权的西方法律,如工作时间、不加班、工作保障机制等等……中方经常会遭当地人上告起诉,国有中资企业与私有中国商人与当地黑人打官司基本上输得多。所以目前企业尽量少用当地黑人,怕影响带坏中国工人。
他们告诉我中国人与非洲人的不同是:一个是拼命工作、为钱而活的机器;另一个是不想吃苦干活、为快乐而活的懒汉;一个是有信仰,周末要上教堂的黑人“公民”,另一个是无信仰,周末无方向睡懒觉的中国“人民”。他们在国外才知道公民与人民的区别,非洲黑人有普世价值观,有公民权、知情权、发言权、投票权。我们中国劳工来非洲除了为钱,还不如黑人懂人权和法制。
我在塞舌尔通过女导游介绍采访了她当翻译的丈夫与领导,他们是东北外联办下一家规模不小的中资企业。他们告诉我:2004年中央政治局的9名常委中有6人访问了非洲20多个国家,这年他们随大批中资企业进驻非洲。到2005年,中国对非洲的直接投资累计达11.8亿美元,有800多家企业在非洲落户 31所孔子学院、讲授中文、培训非洲官员等方式,向非洲人民施加影响
在马达加斯加,导游带我们到一家豪华星级宾馆吃中餐,这是安徽外经办建造的,当时中方得知该国要开非盟会议,缺乏资金筹建场地,表示要援助,最后花几十亿在划出的一块土地上筹建了24座高级别墅,后来事情突变,建成的宾馆派不上用途,管理费严重亏损。中方被迫改成中资公司办公聚集地,有十几家中资公司总部与外交机构在此驻扎。我们到时正逢春节,中国人基本放长假回国过年,只有少数留守员工。小温常来很熟,帮我介绍宾馆留守陈副经理。我抽空采访了他。才知道:中国与马关系一直不错,特别是老总统时期,领导往来频繁,援建项目不少,他们安徽外经办就承建了不少。西方支持的新总统上来,有不同声音,说中国是新殖民主义,是冲资源来非洲等等……经济往来受阻,转向西方,出现排华苗子。因为我们这里是中资集聚地目标大,今年又接连出现多件华人被抢劫绑架事件,所以现在集团公司规定晚上不允许员工出去,白天也要二人以上结伴而行。今年九月该国普选,使馆警示我们容易闹事,对中资企业是个考验,目前我们除了请军队保护外,还请国际保安公司守护。
基督教对非洲的影响与作用
这次我在非洲四国采访,问到基督教对非洲的影响与作用?让我感触很深。
首先在非洲中资援外人员告诉我:非洲许多国家比中国穷,也两极分化,有贪污腐败。可社会对立不像中国大陆明显,仇富情绪不严重。殖民者留下的法制、宗教、文化、道德等仍在发酵,作用明显。如非洲人大多是“欢乐的穷人”。黑人普遍认为:我穷没关系,但我有自尊与清白;财富不属于我,就不该去拿,一切交由上帝安排。上帝使他们知足安乐,黑人对工作悠哉闲哉,心态乐观,依恋自然,看淡死亡。非洲人嘲讽我们没有宗教的中国人:“中国人没有毛病,对的是对的,错的也是对的”。称华人为“人肉机器”。他们经常问中国人:“工作难道就是人活着的唯一目的么?”非洲人认为工作、赚钱只是人生的过程,并非目的。人生目的是宗教精神追求,归宿当然就是上帝。
其次在非洲的中国知识分子告诉我:在非洲大地,每一种宗教都允许他们自由传播,连我们台湾的佛教大师也在非洲传播佛教文化,所以各种宗教传播之间竞争非常激烈,包括中国政府在大力宣扬的孔教,他们往往各显神通。但基督教无疑是最具生命力,最吸引年轻人,前景最被看好。主要原因是基督教的普世价值观最终被非洲人接受,同时传教者们,他们来自现代文明发源地的欧洲及其它等发达地区,他们往往是虔诚的信徒,为传播他们的宗教,他们付出了令人折服的努力和牺牲。
道德归根结底是由信仰来维持的。就拿中国五千年来孔孟儒家道家的道德来说:是因为中国人对天人合一这种信仰里边衍生出来的,什么事可以做、什么事不可以做,对人就有一个很强的约束力。在其他国家也是同样的,比如说:西方国家这种道德是因为基督教的这种信仰来维持的。毛泽东提倡的造反革命理论是摧毁了中华民族的道德基本价值观,特别是十年文革浩劫,彻底把中国社会道德丧尽天良。
最后非洲当地华侨告诉我:基督教已成为非洲第一宗教。非洲各国精英几乎全毕业于欧美高校。元首就职仪式、国庆大典、学位授予、婚礼葬礼等,都少不了请牧师和神甫到场。最重大的节日是基督“圣诞节”,而非独立节。而基督“复活节、情人节、愚人节”也已成为中南部非洲的普遍节日。整个非洲教育体系、医疗制度、军队操典、教材药典等等……不是英式就是法式,市政建筑参照西方标准,连汽车方向盘都学西方装在右边,西餐更是最体面的餐式。
在非洲基督教盛兴的国家,都是从无到有,盖起不少漂亮的教堂建筑群,和一些颇具规模的教会学校,越来越多的教友加入。每个礼拜天,当地的基督教礼拜会分二场,第一场以老教友为主,其中有许多当地政要和社会贤达人士,社会影响力很大。第二场主要以青少年教友为主,在第一场礼拜会时,这批青少年被安排在教会大学教室内,分年龄段做辅导学习,有专人的讲解启发,也有每个人的踊跃发言。基督教在当地的传播,的确起到传播文明的作用,每个礼拜天,漂亮的大巴到各个乡村角落免费接送人们到教堂,教堂内邀请流行歌手、乐队到场表演,礼拜会上台上台下又唱又跳,完全是演唱会现场。这样的教会对文化精神贫乏的非洲百姓,特别是青少年,该有多大的吸引力啊。不少年青的不良习气:贪杯喝酒、赌博、色情,好贪小便宜不良嗜好,通过教会道德孵化得到纠正。
许多不了解非洲历史的人认为,基督教是一种从欧洲“被介绍”到非洲的宗教,他们忽略了这个事实,即在非洲这片土地上,基督教早已历经千年,并在无数非洲人的生活中扎根,广为传播。关于非洲的基督教艺术,还有一个误解,即认为它是对欧洲“纯正”的基督教艺术形式的借用,是欧洲基督教艺术嫁接的产物,并且是一种笨拙的模仿。这种观点,无视非洲人对基督教的理解及其基督教艺术创作。古老的基督教在非洲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并且非洲人很早就开始了独具特色的基督教艺术体裁创作。基督教在非洲艺术中的影响是广泛和深刻的,在很多地区,无论是建筑艺术、服饰艺术,还是装饰艺术、敬拜用具等,都体现出了基督教的影响。例如十字架,黑人佩戴用棕榈酒浸过的十字架去王室陵园祭扫,十字形符号也在法庭裁决和祈雨的场合使用,还被做成护身符保佑人们在狩猎、孕产和旅行等活动中一切顺利。
为什么黑人愿意接受殖民主义遗产
我在留尼旺海滩宾馆相识了一位带着妻儿从南非来度假的使馆官员,他毕业于北京外交学院,先后在非洲三个国家的中国使馆待了十几年,非常熟悉非洲。我送了一本自己写的书《新海国图志》给他,他见我是个有思想的写书人,乐意交谈,但叮嘱写稿不要提他姓名。他非常感触告诉我对非洲的一些看法:
整个非洲除了埃塞俄比亚和利比里亚两国名义上保持独立,实际上非洲96%的领土都曾沦为英、法、德、意、比、葡、西等国半殖民地。**非洲国家的独立,主要依靠二种斗争方式实现的:一种是广泛发动群众,运用除武装斗争外,罢工、游行、示威等各种合法斗争;另一种是向殖民宗主国政府和殖民当局开展上层斗争,宗主国在国际国内环境的压力不得已的情况下,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和影响,通过非暴力和平谈判,有条件地允许非洲殖民地获得独立,迫使他们签订各种各样保护殖民宗主国利益的条约和协定。像法属西非和赤道非洲绝大多数殖民地就是这样,我工作的南非同样如此。
**非洲不少国家在反殖民主义运动中和独立后,都学习和接受过苏联和中国的革命暴力社会主义模式,结果都失败,许多国家因缺乏内部凝聚力,出现长期动乱不已的局面。殖民当局造就了一批非洲的社会精英,他们人数虽少,但大多是西方国家培养的知识分子,能量不小。他们是非洲最早一批民族主义者,独立后掌握国家的权力,大都没有管理国家的经验,最后不得不承袭殖民地时期建立的行政管理组织和立法制度,独立进程十分仓促,许多国家未经改造却继承了原有的行政管理组织和立法制度。
他告诉我:中国人有种错误观点,认为非洲长期受殖民主义杀戮和掠夺罪行罄竹难书,黑人一定恨之入骨。相反认为:我们与非洲黑人是天然朋友“同志加兄弟”。其实殖民主义在历史上有“双重使命”,它既有破坏性,也有建设性使命。殖民主义在非洲的统治在经济上已完成了把非洲经济纳入国际经济的轨道,成为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附属部分。西方列强向非洲提供和打造了过去从来没有的现代文明东西,如学校、医院、银行,体育,工业;建造了公路、铁路、电话、电讯、水库、港口和机场等基础设施。种植了咖啡、可可、烟草、花生等经济作物。引进了货币经济,金融和外贸,包括现代的股市、网络。推动了非洲经济的商品化等,大大提高与促进了非洲各国的经济增长与工业生产力的发展。
在非洲同样留下殖民主义遣产的国家与社会,英国要比法国好。非洲历史创伤尽管在老一辈人(像南非之父曼德拉)身上难磨灭,但年轻人乐意接受殖民主义遗产、文化、语言、宗教、法制,特别对西方普世价值观的追求是强烈的。非洲知识精英基本上都从西方留学回国,他们比较客观来分析和解读殖民主义的利与便、对与错,他们接受与保留了正确与好的一面,他们没有一直停留在仇恨之中,也不接受马列主义革命暴力论,更赞成印度国父甘地的和平谈判论。在宗教信仰上他们提倡自由开放,主要接受得是原殖民主义的天主教与基督教。
听了他的话我很有感触,走非洲四岛国就明显看到这些岛国不是学英式,就是学法式。当地黑人崇拜殖民主白人远超过中国人。中国人的错误思维一定要改变,昔日殖民暴行早已随岁月流逝,今日非洲民主体制国家与世界上独裁专制国家相比,与周边非民主体制的阿拉伯世界与北非埃及的动乱与政权翻盘相比,非洲黑人是感谢白人的。因为没有英法殖民遗产,就没有今日非洲发展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