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东口岸有些失落。这个中国和朝鲜交界的城市,专门优化了公路铁路服务,为2013年的清明假期做了精心准备,但想象中的大量游客并没有到来。
据说是寒流迟滞了朝鲜的春天,影响了中国旅行者的选择。朝鲜刚刚进行的核试验,招致安理会的严厉制裁,能赚取更多外汇的旅游业对朝鲜越来越重要。此前朝鲜国家旅游总局局长专程来到中国各大城市拜访,推销朝鲜旅游,并允诺说“朝鲜半岛绝不会发生战争”。
但平壤发出的信号却愈加严厉,朝中社一再警告战争在即。更冷峻的信号来自中国海关。在朝鲜核试验的整个2月份,中国海关公开的对朝原油交易为零。作为战略物资的原油,是去年中朝间的最大宗交易,外界纷纷猜测这次中国“真的下手了”。
可以参照的是,过去的两年,是中朝边贸的“井喷期”。连续两年的贸易额都刷新了历史纪录,逼近60亿美元。知识界忙着反思对朝政策,呼吁从政治层面冷对朝鲜时,中朝边界的各大口岸却是热火朝天。
最近这一波中朝边贸的“寒流”,从官方的石油供应蔓延到民间赴朝旅游,会持续多久?过去数年的中朝贸易“蜜月期”真的走到终点了么?
第一大变量来自国际制裁。安理会的制裁名单越来越长,范围也越来越大,作为常任理事国的中国,承担着执行制裁的压力,口岸边检的强化是题中应有之义。这一项措施将压缩地下贸易的空间—按照官方统计的去年朝中贸易额,朝鲜承担了近10亿美金逆差,这对于急需外汇的朝鲜是难以想象的。
制裁的另一个表现则已经体现出来了,包括2月份的“断油”,这在此前几次核试验时已有先例,包括原油、粮食等战略供给,在朝鲜核试当年都会出现下降。比如2006年朝鲜核试验后,当年中国对朝输送的玉米和水稻锐减85%和19%。
从近期来看,国际制裁是造就边贸“寒流”的主因。但放到长远来看,愈严厉的国际制裁,只会使得朝鲜愈加依赖中国,催生对中国货物的强烈需求。
第二大变量则是朝韩关系。作为朝鲜仅有的两个邻国,同时也是最大的两个贸易伙伴,中国和韩国就像开在朝鲜家门口的两家超级市场。朝鲜寥寥可数的几个“经济特区”,就分别由韩国人和中国人在接盘。
在这一波日趋激烈的“朝美决战”里,韩朝经贸成为首当其冲的受害者,朝鲜已经宣布暂时关闭开城工业园,并撤出了朝方工人。这个已经运营了8年的园区,南北和解的象征,岌岌可危。
事实上,由于近年来韩国政府的强硬态度,韩朝边贸和中朝之间相比简直是冰火两重天,去年这两个同胞国家间的贸易仅为19.8亿美金,不到中朝贸易的1/3。只要韩朝间的紧绷关系继续,更多贸易需求将会流向中朝边境。
第三大变量是朝鲜国内局势。一方面,金氏政权不断高喊“战争来了”,甚至要求各国驻平壤使领馆拟撤离计划。官方报纸上弥漫的“战争口号”,对在朝鲜投资的中国商人无疑是一颗地雷,这会对中国私人资本在朝鲜的投资变得更谨慎。但另一方面,朝鲜在4月提出了新的路线—“经济建设和核武装建设并举”,以提振朝鲜经济。这条新的路线如果得到执行,将催生对中国机械的大量需求—目前,这已经是除了石油和粮食外,朝鲜对中国的最大宗进口了。
另一个不得不谈的是中国因素。“不允许任何人在中国家门口惹事生非”—这个严厉的宣告表明了中国的态度,因此无论朝鲜发出多么严厉的警告,各国都相信中国会真诚维护半岛和平。中国正在推行的沿边开放,为中朝边境地区带来了巨量基础建设投资,新的大桥和道路正在快速生长,今年内,从中国延边到朝鲜南坪的铁路即将全面升级,它在朝鲜的终点站,就面对着茂山矿区,这个东北亚最大的铁矿已经交由中国开发。“中方将切实维护中国在朝公民和中资机构的合法权益和安全”—这个来自中国外交部的承诺,是对中朝贸易的保证书。
以上一系列变量的调整,都使得这个春天的中朝贸易“寒流”,只是一阵短暂的“倒春寒”,中朝边贸迟早会找到抵抗寒流的办法,再次迎来增长。
原文链接: http://www.nbweekly.com/column/sunli/201304/32883.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