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模式下的中国服装论坛
2013年04月12日 10:03 来源:华衣网
IBM对企业首席执行官调查表明,几乎所有接受调查的首席执行官都认为公司的商业模式需要调整
互联网等科技的发展,在改变人们生活方式的同时也让新的商业模式产生成为可能。身处科技发展的“洪流”中,纺织服装业正在经历“传统”与“新兴”的博弈和融合。行业在新经济形势下,如何创新模式,同时为市场创造新价值,本届中国服装论坛或许能为正在新模式探索中的企业带来一些启发。
** 商业模式创新三要素**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名誉会长杜钰洲在本次服装论坛上表示,在中国纺织工业的“十二五”规划里明确提出要建立现代产业体系。另外,行业要与现代生产方式交换方式,系统运行管理企业机制一体的商业模式。“即是说,技术进步和体制改革是相辅相成的,商业模式是来自于改革的推动,它不是出自于改革,而是现代经济运行市场配置资源,是必然的。”
杜钰洲认为,商业模式的研究,不是孤立地研究一种商业技巧,而是要注重时代性,商业模式的是人类历史到一定阶段必然出现的一种模式。在不同的技术发展阶段,不同的工业组织方式,或者不同的交换方式下,有着不同的商业模式。
十九世纪的时候,随着蒸汽机的完善和应用,产生了小规模生产,通过依靠技能工人和通用的机床进行生产。其决策的关键是企业喜好,它的组织就是大量小规模的手工做法,这个时候的商业模式可以说是客户拉动型的商业模式,客户需要什么就做什么,手工占的比重较大,随意性较大。
到了二十世纪第二次产业革命的时候,电子通讯技术的发展带来了大规模的生产范式,按照生产技术过程,外部市场企业内部化,在长长的流水线上,工人就按照流程做最简单的工作,尽可能的用机器来代替标准化设备流水线,使得生产效率大大提高。这个时候是生产推动型的商业模式。这个时代,产业资本向着大企业集中。
二战后,随着技术进一步发展,特别是计算机信息网络的发展逐步预演了第三次产业革命。在这个预演阶段,初期最主要的一个表现就是生产范式,即由大规模生产被少数几个企业垄断,开始进入模块化生产模式。“所谓模块化生产模式,就把原来按技术分工的劳动、适当的技术组合变成了功能,按功能进行模块分工,这些模块变成了独立企业,这样就产生了主体企业、配套企业、外包企业,形成了一个产业模式。这种方式使商业模式出现具有生产推动和消费拉动的双重商业模式,生产的管理作用和复杂程度的提高,用人的技能补充机器的不足,产生了柔性制造系统,其运营管理能力和工人的技能显著提高。这个决策的关键在于产品怎么组合,怎么细分市场,提高系统的质量。”杜钰洲表示。
第三次产业革命带来的新型技术向传统产业扩散,其商业模式是产品工艺商业一体化,消费者参与设计,甚至有的能参与生产;企业出现小微化,制造过程的智能化,生产系统的自组织等。我们可以看到,世界上先进的企业不是在原有基础上的提高,而是带着伴有产业性质生产方式的革命和商业模式的同步发展。
商业模式很复杂。每个企业不同的商业模式,造就了企业各自的核心竞争力和品牌创造力。杜钰洲认为,要实现商业模式的创新,主要围绕着三个基本元素:一是价值成果创造价值。企业做计划,办企业做规划都要围绕价值。而这个价值在商业模式核心里面,要考虑到的是外部价值和内部价值。外部价值是客户价值,无论是物质的生理的心理的,都要体现客户价值。内部价值,比如,对于消费者来说,产品的性价比是不是要比想象中好,如果有消费者剩余,那就和消费者建立了亲密关系,他可以成为回头客;对于企业而言,获得了市场占有知名度信誉,其整个供应链得到了价值后得照顾到整体,这是新的商业模式和过去有所不同的,过去是甩给分包企业,社会问题都产生在分包企业。
第二个要素是资源和能力。围绕这个方面,一种是要具备开发性的资源和能力,一种要具备转变成生产产品生产力资源的能力。前者涉及发展前景,后者涉及配置效益。这里面要形成我们对产品质量品质的控制力,供应链系统的配置能力和配置效力。
第三个要素是决策。决策对于企业而言,是商业模式的一个头脑,决策生动地展示着企业生长的过程,通过资源获取价值链,比如研发生产的价值链,销售流通的价值链。
不难看出,价值成果、资源能力和决策构成了商业模式的整体。杜钰洲认为,现阶段中国的工业化还未完成,因此我们有发达的生产力,也有落后的生产力,企业由此的决策也不一样。对于纺织服装行业来说,要从实际出发,针对不同的产业、不同的产品,通过对商业模式的正确把握来提升生产方式以及技术水平。
** 互联网时代下的新模式**
著名金融学家朱武祥教授表示,解决企业发展问题有五个方面,一是调整战略定位;二是创新产品服务,提升产品品质和客户价值;三是改善经营管理;四是善用金融策略;五是重构或升级商业模式。
朱武祥认为,重构商业模式很重要。据他介绍,在1998年到2007年晋级财富500强的27家企业中,有11家认为关键在于商业模式重构,IBM对企业首席执行官调查表明,几乎所有接受调查的首席执行官都认为公司的商业模式需要调整。
另外,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变革,我们的研发制造和渠道都产生了重大变化。而一些基础产业借助了IT技术,产生了很多非常好的商业模式。朱武祥认为,创新商业模式一定要考虑是不是能提升利益相关者的价值,这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提高客户价值和利益相关的收益;二是降低成本,在搜索、信用、资金、监督等方面有提升;三是降低风险。“服装企业可能需要借助IT技术,重购服装商业中客户、供应商和经销商等交易方式”。
近年来,随着社交技术的日益发展,我们的生活与工作方式都发生了较大的改变,与社交技术联系紧密的年轻人,正在从企业内部影响企业的结构模式,以更灵活的网络,为客户创造和实现价值。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新媒体批评者胡泳表示,2010年《连线》杂志发表了一篇叫做《万维网已死 互联网永生》的文章,该文章认为过去几年里,数字世界最大的一个转变在于从开放式的万维网到半封闭平台的转移,通过后者,用户不需要通过浏览器就可以进行互联网数据传播,比如以iPhone为代表的移动计算模式。这个模式带来的变化是智能手机已经无所不在,完全只存在于移动设备之中。它们不受HTML语言规则的束缚,Google也没办法抓取它们的数据。越来越多的用户选择这些平台,并不是因为他们不喜欢Web,而是因为这些有特定功能的平台对他们来说更有用,或者更方便他们使用(他们可以自动获得信息,而不用主动寻找信息)。企业更容易在这些平台上获得商业利益,这更加助长了这种趋势。
早上起床你打开身边的iPad查收邮件———这是一个应用;吃饭时登录Facebook、Twitter和纽约时报———这也是应用;工作的时候,用RSS阅读器阅读信息,用Skype和即时通讯软件聊天———又是很多应用……你这一整天都在上网———但并没有使用Web。而且像你这样使用互联网的人还有很多。
胡泳表示,“移动”现在已成为我们生活的一个核心成分,手机正在成为快速沟通和群体参与的工具,因为青少年越来越多地开始以有创造性的方式来使用手机,手机已经由通讯工具变成了娱乐中心。
21世纪价值的定义正在经历重塑,想要个性化的产品,想要参与到价值过程中去,要参与创造,最主要的推动力便是年轻的一代,因为科技的普及让消费者拥有更大的发言权。消费者在社交媒体上展示自己生活的热情,丝毫没有减弱的趋向。比如,当下微博等自媒体的兴起,都是这种趋向的鲜明代表。
第一财经频道总策划罗振宇表示,传统时代的媒体逻辑是,媒体产生注意力,它们写文章播电视剧,产生大量注意力,然后再对外出卖这种注意力的产值,媒体和产业间是一种横向协作关系。而在互联网时代扑面而来的时候,所有传统大众传媒的渠道价值正在化为泡影,互联网的本质就是消解一切强制性的相邻关系。
据罗振宇介绍,他本人做了一个自媒体叫做《罗辑思维》。有评论说《罗辑思维》是一场自媒体的试验,它是一个网络视频脱口秀节目。在运营这个自媒体过程中,罗振宇体会很深,他表示自媒体不是新媒体,自媒体是超越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我认为中国自媒体的先锋,不是那种草根大号,也不是养出几百万粉丝的大号,而是郭德纲、周立波等人,这些人从来不放弃传统媒体。自媒体最大的好处是以人格为核心,所以传统媒体的核心基本上是路径,有准确的入海口,有清晰的地图,自媒体更像是座雪山,当冬天来的时候,只管在山顶堆上厚厚的积雪,怎样的具体路径下山其实并不重要,它一定会实现自己的商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