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旧案引爆中国社交媒体
草蟲一鳴 2013-05-06 3182原文作者:EMILY PARKER简介 朱令案件再次在中国互联网上炸开了锅,这次的主场是新浪微博。新美国基金会资深成员埃米莉•帕克在《新共和》杂志上对这一事件做了一番客观冷静的分析。 5月4日,中国当红女演员姚晨在新浪微博向她的4500万粉丝发了这条微博:“青年朱令,19年前被投毒,19年后,这个名字再次中毒。”
姚晨指的是一件接近20年之久的谋杀未遂的谜案。在中国的社交媒体,该案件成了热门话题。周六,由于案件太火,新浪微博屏蔽了以受害者名字“朱令”做关键词进行的微博搜索。但为时已晚:案件已经成为上千万民众关注的焦点。
故事回溯到1994年。朱令就读于中国的名牌大学清华大学。她是一个漂亮而有才华的化学系学生。后来朱令身中铊毒,虽然幸存下来了,但是肢体瘫痪,需要依靠父母照料生活起居。没有人确知她为什么中毒,也没有人因此判为有罪。当然,中国网民已经有了自己的观点。长久以来,许多人相信真凶就是朱令的室友孙维,也认为作为本案唯一的重大嫌疑人,孙维之所以能脱罪,靠的是她的爷爷和叔叔,两位都是有权有势的中国共产党官员。对许多中国人来说,这不过是印证了一个普遍的观念:权大过法。
重提朱令案,是因为另一个不相关的案件。一名复旦大学研究生被投毒,而两个案件相同之处在于宿友都可能是投毒人。不过这么多年来,网上对朱令案的关注其实一直都没有消失。事实上,朱令案从一开始就是网络力量改变中国生活的写照。如今朱令健康依然不佳,但如果没有网络,她可能已经撒手人寰。
1995年,21岁的贝志城是北京大学力学系学生。他听说自己的高中同学朱令正受怪病折磨。她出现恶心症状,头发也逐渐全部脱落。朱令在著名的北京协和医院接受治疗,但是当地医生都对病症毫无头绪,他们都不能诊断出症状的病因。
有一天,贝志城和其他同学到医院探望朱令。他们只能一次一个人进入病房。轮到贝志城,当他看到朱令躺在床上,全身半裸还插着管子,他想离开病房,但却不能动弹。21岁的他,以为同伴的离去是很遥远的事。看着朱令父母的绝望,医生的困惑,贝志城想起有人在他的寝室谈起过网络这种东西。通过网络,你就可以和全世界的人沟通。当时中国很少人可以连上网络,但是贝志城的宿友蔡全清可以连上Bitnet和Usenet,让贝志城联系上国外的医疗团队。
贝志城和蔡全清坐下来,向外界写起了求助信,为病重的朱令求救。信的开头是不太流利的英语:“这里是中国的北京大学,是一个追求自由和民主的地方。但是,有一个21岁的年轻学生病重垂死。疾病很罕见。虽然北京医院的医生都试过了,但没能治愈她,甚至不知道她得的是什么病。所以现在我们想问问全世界,有人能帮我们吗?”
接下来他们在信里描述起了病症的细节,列出医生做过的测试和化验结果。他们到大学的电脑机房,登入了网上目录里的sci.med和其他新闻组,把信发到Bitnet和Usenet。电子邮件通过卫星,通过电话线路,传到了全世界医院和大学的电脑。不久后,蔡全清收到了邮件回复。
贝志城称他总共收到数千封邮件。许多封邮件都写道朱令有可能是铊中毒,而铊是一种剧毒重金属。人们建议用一种叫“普鲁士蓝”的染料解毒。朱令开始服用普鲁士蓝,最后出现了治愈的迹象。
贝志城第一次意识到网络将会改变游戏规则。后来他建立了一家软件开发的公司。他告诉我:“在有网络前,你不能想象在全世界,我想有200个医生,一起给一个女孩诊断,而且还做出正确的诊断,给出治疗建议。无法想像,就像是梦一样。”
可惜,故事离大团圆结局还很远。多年来网友猜测朱令的宿友孙维由于家庭背景而免受惩处。据报道,孙维是朱令身边唯一一个能接触到铊的人。(孙维本人否认了这一点。)有人认为孙维的作案动机是嫉妒。在网络论坛谣言纷飞,处处是对孙维罪行的指控,甚至还有人想要人肉追捕孙维。
我们可能永远也不会知道真相。但是,因为中国的法院还没有一份令人满意的判决书,一个似乎是孙维的人选择了在网友的法庭上出庭作证。2005年,压力如山的孙维在热门的天涯论坛上发帖。她写道:“我是清白无辜的。我也是朱令案件的受害人。”她表示自己已经接受警察审问,而且最终解除嫌疑。孙维甚至还斥责了中国网友的行为:“在网络上虽然每个人只是一个虚拟的ID,仍然应该理智客观,为自己的言行负责。”
当然,网友远远未能相信孙维。现在很多网友相信孙维已经离开中国,住在美国。甚至,在美国白宫网站上还出现了联署,请愿美国政府驱逐孙维,而且成千上万的人已经签了名字。如今网友还怀疑微博在隐瞒某些事情,让事态变得更严重。5月4日,如果你在新浪微博搜索朱令的名字,你会得知根据中国的法律法规,搜索结果未予显示。其他与案件相关的词语都被屏蔽,甚至连“铊”也成了敏感词。
对朱令案的审查到了这种程度还是第一次。多年来网上一直流传着朱令的故事,就连中国的官媒也报道过。但如今审查员担忧起来了,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考虑到事情发展到最后,公众不仅仅为这件没有解决的案子生气,对案件的愤怒还反映出了公众普遍对中国的法律法规失去信心。只要朱令案件一天不能真相大白,没有人会得到公正的对待。有网友写道:“中国梦只不过是掌权官员的梦。”
当然,微博的审查只会让民众变得更愤慨,更有疑心。一个网友写道:“许多关于朱令的信息都被屏蔽了。所以我们只能认为孙维就是真凶。”还有人写道:“你可以删掉微博,删掉‘朱令’两个字,但你能删掉真相吗?”有人怂恿其他微博用户不断对案件进行评论,让评论写满微博。只要这样,除非新浪自己关闭了微博,对公正的追求就不会消去。
当然,如果能通过现实的法律体系而非互联网追求公正就更好了。所幸的是,微博上的关注焦点也反映出了中国老百姓日益增强的权利意识,以及对一个更加公平的体制的集体诉求。在朱令闹剧的开始,网络帮助来自不同关系网的普通公民一起解决问题,它协助拯救了朱令的生命,而现在网络也在让她的案件不被遗忘。而且,网上为了追求公正这个抽象概念的行动主义也不会被忘记。人们想到,如果我们不为朱令站出来,将来谁又会为我站出来呢?
这就是为什么这么多人依然关注着朱令的案件。贝志城一语中的:“我们这代人,很多人都有着成功的事业和舒服的生活,朱令也应该是我们中的一员。”
本文由埃米莉•帕克(Emily Parker)与5月4日发于《新共和》杂志。Ting Zhao对本文亦有贡献。
埃米莉•帕克是新美国基金会(The New America Foundation)的资深成员和数字外交(digital diplomacy)方面的顾问。她正在基金会撰写一本关于互联网与民主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