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雅文:垃圾徵費 一勞永逸?

(獨媒特約報導)香港面對固體廢物日益增加的問題。3月14日,一眾關心固體廢物收費的團體出席序言書室「垃圾有價,地球無價-垃圾收費能夠減廢嗎?」研討會,出席的團體包括香港食物環境衞生署職工權益工會、政府前線僱員總會、香港婦女勞工協會 、玻璃再生熣燦、地球之友和全球化監察,探討徵收垃圾費的問題。出席的團體多認為垃圾徵費並不是一個最有效的辦法,他們認為源頭減廢及教育才是長遠之計。

消費主義下的「垃圾」
全球化監察的區龍宇表示,大量垃圾的原因是消費主義。他亦認為垃圾徵費是一種累退稅,對窮人不公。他批評垃圾量的上升是因為大商家的廣告所致,廣告的出現令消費者買了很多無用的物品。政府前線僱員總會的代表王華興和區龍宇同時批評政府放過垃圾源頭的真正生產者,卻將矛頭對準消費者。

政府在2012年1月10日發表《進一步減少廢物方案:廢物收費是否可行》的諮詢文件,諮詢市民對都市固體廢物收費可行性及收費模式的意見。垃圾徵費的諮詢文件,當中提出4大方案,包括「按量收費」、「按近似量收費」、「定額收費」以及「局部收費」。
就政府提出的方案,講者之一地球之友朱漢強,表示1974至1989年間 ,香港人口上升30%而垃圾量上升一倍,1989至2004年間, 香港人口上升一倍,而垃圾量卻上升三倍,反映出港人浪費情況嚴重。他舉出台灣就廢物收費後,垃圾量下降30-40%。不過他強調徵收垃圾費並不是獨步單方,他表示台灣剛開始收費時,垃圾都會被隨地丟棄。單單提出收費並不能完全解決問題,收費之餘亦需要提出其他措施配合。

回收繼續被忽視
目前三個將軍澳的新界東南堆填區、打鼓嶺的新界東北堆填區及稔灣的新界西堆填區三個堆填區,每年營運費超過四億元,而堆填區的其剩餘容量亦分別會在2014年、2016年和2018年飽和。香港每日人均產生的都市固體廢物量,卻由 2005 年的2.42公斤,上升11%,至2010年的2.69公斤。

玻璃再生璀璨的代表黎梅貞大嘆環保回收業的經營環境十分困難,她認為應該由源頭開始,而徵費並不是最完善的方法。商界也可能只視垃圾收費為另一項成本,不會因此而減少垃圾。

香港婦女勞工協會總幹事胡英蓮表示,很多街坊都認同減少廢物的重要性,不過政府只提出徵費,卻不見加強回收的力度。她認為政府以收費作為一個懲罰手段,阻嚇市民製造垃圾,卻不是以獎勵作誘因去鼓勵市民回收廢物。 她表示目前不少市民已將廢物分類,但卻沒有得到政府合適的處理,結果不少原來可以回收的物料都被送往堆填區。胡美蓮認為政府可以投放更多資源於中小企再造業,例如地區性的再造工業,除了創造更多就業職位外,亦可以增加社區凝聚力。

工會反對向市民徵收垃圾費
香港食物環境衞生署職工權益工會舉出徵收垃圾費,在實際操作上可能出現的問題。他們表示徵收垃圾費會增加市民因逃避微費而隨處丟棄垃圾,一些垃圾可能會被棄置於難於清理的地方如山邊溪澗,後巷等。此外還有人手問題,是否足以在全港推行徵費的措施。

原文链接: http://www.inmediahk.net/node/1015864

Avatar
鄭雅文
写作者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