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蚊健:新加坡華商讚香港服務業不用外勞 副總理來港交流人口政策

在新加坡唸書的朋友S,傳來兩篇當地商界和政界關於香港的報導。一篇是企業組團來港考察,一篇是官員來港訪問。他奇怪為何香港沒有人轉載跟進,然後加了一句:新加坡人洞察了香港人的優勢,以及相信高生產力跟輸入外勞無關,不明白為何香港商界要入外勞。於是我翻譯了內容,再整理我們倆的對話。


圖片來源:williamcho/Flickr/cc 2.0

海峽時報 香港特派員Li Xueying 2013年4月25日

在香港,為你服務,不是順口開河(In HK, at your service isn’t just lip service)

新加坡企業來港考察,從零售業尋找啟發。

也許,你會想,賣衣服給顧客沒有技巧。

非也。香港的零售業職員,懂得「執生」,又可分辨來自本地或國內的顧客,甚至是南方或北方人。服務(例如服飾建議)迎合個別顧客需要,業務又跟得上潮流。

Kevin Khoo是FNA(Focus Network Agencies)Group的零售總監,公司在新加坡經營The Cocoa Trees朱古力專門店。他讚賞這些「貼心服務」,並希望店鋪也採納一項原則:「例如,我們在機場和市區也有門市,而顧客在兩者的行為不同。在機場,他們希望服務快一點,得到政府折扣的資訊。在市區,他們希望購買符合他們喜好的產品。我們應循著這些特徵訓練員工。」

新加坡中華總商會(按:4月21至24日)舉辦了一個三天來香港的考察團,參加團體是30家該國公司。以上是其中一項得著。

香港零售業享有活力及高生產力的聲譽,考察團就決定向香港零售業取經。

新加坡會收緊輸入外勞,這驅使商會組團。

在2010年,新加坡政府經濟戰略委員會(Economic Strategies Committee)發表報告,指出該國零售業生產力只及香港的75%。昆士蘭科技大學的經濟學講師Boon Lee發表了新的研究,比較香港和新加坡在2001至2008年零售業的勞工生產力,指出香港每年平均增長0.4%,但新加坡每年平均下降0.1%。

Lee博士認為低技術外勞人數增長是新加坡跑輸香港的原因。香港有充足的技術勞動力,因而達致高增長。香港不容許聘請技術人員或以下的非本地工人,除非公司證明用市價也找不到求職者。

問題是,接受本報採訪的公司認為,新加坡人不願在服務業工作。

苦主Robin Leong是墨水生產商SingInk的總監。公司聘請20人來銷售打印機墨水,過半是外地人。他說:「我們不能找到本地人,要靠外地人。」

老闆們認為,新加坡人有一種印象,即零售工作「沒有前途」,需要文化改變才能解決。他們觀察香港銷售員對工作感到自豪。

Andy Chan,40歲,中學程度,在周大福金飾店任職銷售員。該金店有超過80家門市,是香港最大的連鎖金飾店。他對自己的銷售技巧「有信心」。

他待遇不錯:月薪2萬元,較工資中位數1.2萬元高。他在金行工作五年,在該行業20年。在年底,他獲得花紅,金額跟他的銷售量掛鈎。

此外,很多前線員工也年輕,部份還有副學士資歷。

當然,因為香港依賴服務業,缺少職業選擇,是這群人從事相關職位的原因。不過,這些公司似乎較注意為前線員工創造事業前景。該金行的執行董事Peter Suen說:「八十後和九十後有不同要求。他們不只需要金錢,還想知道將來。所以我們替他們計劃事業前景,讓他們知道如何晉升。」

Lena Ng是Korvac的執行副主席。該企業提供電子付費服務。她稱考察團的一項得著,是有意安排服務員工到泰國和馬來西亞。Korvac在該地方有業務。她說:「我們應令事業路徑更吸引。」

補充一句,新加坡聯合早報稱,那次是總商會為提高新加坡企業生產力而搞的第三次外訪活動,前兩次到台灣。

朋友S慨歎香港人看不到自己的強項,即香港人生產力高,以及多一點自由、創意以及創業精神這些前提。他認為香港商界輸入外勞是頗愚蠢,因為這會損害香港優勢,他建議想辦法吸納新血。我不懂新加坡國情,問他為何當地青年人不願意當服務業,認為是「死路一條」?他認為新加坡人的物質主義思維較香港人更甚,更看重社會地位,不願當非技術工作。巴士司機找中國人外勞就是例子,其薪酬待遇較馬來西亞司機低。

除了文化因素,還有政府把基層收入壓得實在太低,造成惡性循環。原來,現時在服務業工作的,多數來自南亞、印度、孟加拉、印尼、菲律賓、甚至斯里蘭卡。我想,今次華商組團,希望取經後,培訓當地華人服務業員工,日後吸引中國及大中華旅客到當地經商消費。

海峽時報 香港特派員Li Xueying 2013年4月26日

新加坡和香港能夠「互相學習」(S’pore and HK can ‘learn much from each other’)


圖片來源:Channel NewsAsia 取自 Public Service Division

(按:新加坡副總理張志賢率領官員4月23日抵港,進行三天訪問。)

新加坡副總理兼國防部長張志賢(Teo Chee Hean)說,新加坡和香港面對相似挑戰,兩個城市可以互相學習。在都市和交通規劃,經濟轉型,人口規劃和預備人口老化,兩個城市尤其相似。

張志賢掌管人口議題。他電郵給海峽時報總結,指這是三天行程的重要得著。他說:「跟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和其他官員進行討論和簡介會後,很明顯,香港和新加坡面對類似困難。」

這趟是梁振英在去年七月就任香港行政長官後,兩地雙邊訪問的首輪。

張志賢同時管治新加坡公務員系統,他跟梁振英支持兩地繼續互訪及交流。

此外,在公共服務處(Public Service Division)的新聞稿內,張志賢也代表李顯龍總理邀請梁振英訪問新加坡。

兩人肯定兩地優良的連繫。意見的交流(不只在政府層面,)也在一般層次。

新加坡國家人口及人才署(National Population and Talent Division)官員跟香港人口政策督導委員會成員會面,討論人口規劃。葉兆輝說:「我分享我們可能沉溺高GDP增長,但我們需要想人們想要甚麼,以及得到如何得到他們的支持。這是香港和新加坡共同面對的挑戰。」

除了梁振英和林鄭月娥外,張志賢也跟公務員事務局局長鄧國威,以及發展局局長陳茂波。在港訪問期間,張志賢探訪新加坡國際學校。

張志賢在三月訪問曼谷,本月訪問香港。一般人認為新加坡和香港是競爭對手,輿論普遍認為是香港學習新加坡,很少是對方學習香港。S很好奇為何今趙當地政府談論兩者的密切關係,尤其是竟然由新加坡主動邀請特區政府回訪。

補充一下,4月15日,香港醫院管理局與新加坡衞生機構MOH Holdings Pte Ltd簽署備忘錄,就醫療專業及管理人才共同發展一系列培訓及交流項目。新加坡的代表同樣稱兩地「面對同樣的醫療需求及挑戰」。兩地交流似乎越來越多元化。

不懂得為何新加坡副總理突顯了解香港人口政策這個行程,是想抄橋平息國民怨憤?如果屬真,那我勸他不要太認真。最重要原因,是新加坡有自主審批權,跟香港不能比較。

今天看到《蘋果日報》,報導引述消息人士,指「中央允許和鼓勵他們的孩子來港讀書,並獲取香港永久居民身份……由於中資駐港人員眾多,保守估計子女數目或數以萬計」,特區政府無法過問。當然,仍然有些高幹希望子女持外國護照,不選香港,但這也是多了一個合法渠道給內地人定居。似乎中聯辦才是他們訪問的目標。

原文链接: http://www.inmediahk.net/sg-and-hong-kong

Avatar
易汶健
写作者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