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剥坚果:千万别上魔术的当

本文作者:一起剥坚果

克拉克(Arthur Clarke)第三法则:“大凡足够高深之技术,都与魔法无异。”

clarke

【图片出处:http://www.theskepticsguide.org/】

Arthur Clarke(1917—2008),英国科幻作家、科学家,他提出了克拉克三法则。前两条是:一,德劭望重的科学家说某事是可能的,那几乎可以肯定他是正确的,但若说某事是不可能的,那他大抵是错误的;二,发见可能之边界的唯一办法是稍许越界,突入不可能之境地。——译者注

尼文(Larry Niven)法则:“大凡足够高深之魔法,都与技术无异。”

Larry Niven(1938—),美国科幻作家,代表作《环形世界》获得雨果奖、星云奖、轨迹奖。——译者注

阿加莎•外差(Agatha Heterodyne)《天才女孩》眼中的尼文法则:“大凡足可分析之魔法,都与科学无异。”

Agatha Heterodyne,网络漫画《天才女孩》第十卷《阿加莎•外差与守护缪斯》的主人公。“外差”借用电子学词汇,原意为“把一个无线电频率与另一不同频率合在一起以产生差拍”。——译者注

你想知晓魔术的秘密吗?无中生有的硬币,随心而变的纸牌,拦腰斩断的妙龄女郎,弯曲的勺子,鱼、大象甚至自由女神像瞬间消失……通灵者何以读懂汝心?你又何以对屋内的大猩猩视而不见?千真万确,还有人竟用牙齿衔住了子弹。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莫去搅扰魔术师了,加入职业魔术师组织的新手必须起誓:“作为一名魔术师,我永远不向非我族类泄露任何有关幻术之秘密,除非此人亦起誓守此约定。我永远不在纯熟掌握某一幻术前向外人演示。”这个组织好比兄弟会,个中规矩,如若违犯,必为同行所斥。

既然如此,我等“麻瓜”又为何要著书立说呢?撇嘴想想,关于魔术的那些道行难道不是大都已尽人皆知了吗?在亚马逊书店搜索“魔术”,显示有75 000条结果;登录Youtube,可以看到几乎每一个魔术的演示,甚至常常是卧室中的一个七龄幼齿在父母举着的摄像机前一秀身手;打开Craigslist网站,即可浏览各地的魔术爱好者们数不清的精彩破解。我们还能有何作为呢?

实际上,可说的还不少,关于魔术的神经科学,本书是头一本。如果你愿意,亦可称之为神经魔术学(Neuromagic),在魔坛之旅开始时,我们就创造了这个词。诚然,关于魔术史、魔术诀窍、新式道具及对魔术的心理学反应等方面,他人已著述颇丰,但我们准备从你的大脑下手,从根本层面上解释人何以被花招迷惑、何以轻易受制于思维的骗术,最终揭示为何人必将受惑,且人们无时无刻地相互行诈:这是大脑产生注意力的方式,如此这般可节约脑资源,更适于人类生存。

科普杂志《新科学家》的作者德文•鲍威尔(Devin Powell)在2008年的一篇文章中描述我们的前期工作时,引入了“魔术科学”(Magicology)的提法,这是神经魔术学的另一种表述,尽管后者范围更窄,但用法大致相同。

一如科学领域的求索,我们钻研魔术纯系偶然。我们是巴罗神经科学研究所的神经科学研究者。这家位于亚利桑那州凤凰城的研究所是美国历史最为悠久的独立神经研究机构,目前亦是北美最大的神经外科医疗服务机构,每年实施6000余例颅骨切开手术。笔者均有各自的实验室,斯蒂芬是行为神经生理学实验室主任,苏珊娜是视觉神经科学实验室主任,还是史蒂芬的妻子。对大脑——由被称为神经元的诸多个体细胞构成的器官——如何产生意识和自我感受,我们兴趣浓厚。神经元在特殊回路中相互勾连,意识便随即产生,这实在是个终极的科学问题,而神经科学正接近于揭晓答案。

我们对错觉的研究始于10年前,身为青年科学家的我们当时正想办法提高名气,并试图引发公众对视觉神经科学的兴趣。2005年从事研究所工作后,我们在苏珊娜的故乡西班牙拉科鲁尼亚组织了一年一度的欧洲视知觉大会。我们想用能吸引公众和媒体目光的新形式来展示视觉科学。我们对于科学知识如何解释视觉艺术方面的问题十分感兴趣,玛格丽特•利文斯通的工作是为一例,她解释了蒙娜丽莎的微笑何以神秘莫测。5我们也已经知道,视错觉对理解大脑如何将未加工的视觉信息转化为知觉至关重要。

Mona_Lisa,_by_Leonardo_da_Vinci,_from_C2RMF_retouched

哈佛医学院神经生物学家Margaret Livingstone在《科学》杂志发表文章认为,蒙娜丽莎的神秘微笑是观察者眼睛运动的结果。她认为,人眼通过两个不同的区域来观察世界。被称为视网膜的中央小窝让人们看到颜色,认出符号,辨别细节。分布在中央小窝周围的区域是人们区别黑白、捕捉运动、分辨阴影的区域。在欣赏《蒙娜丽莎》时,观察者首先注意到的是人物的眼睛。当观察者眼睛的中心区在蒙娜丽莎的眼睛上时,“外围区”视线会落在她的嘴上。由于外围视区不注重细节,因此很快注意到蒙娜丽莎颧骨的阴影,这些恰恰使人们意识到笑容的存在。但当直接观察蒙娜丽莎的嘴时,人眼的中心区不会注意到阴影,所以人们永远无法从她的嘴上看到笑意。本书第3章另有介绍。——译者注

当时我们的想法相当简单:要举办“年度最佳错觉评选”。我们要求科学界和艺术界提供各种新的有关视错觉的案例,并收到了70多件。接下来包括科学家、艺术家和普通大众在内的评委评出10件最佳,并最终选出前三甲。这一评选大获成功,迄今已举办7个年头了,网络浏览人数每年翻番,目前网站(http://illusionoftheyear.com)年浏览量约500万次。

鉴于评选大获成功,意识科学研究联合会(ASSC)邀请我们主持联合会2007年度会议。该联合会由神经科学家、心理学家和哲学家组成,旨在理解有意识的体验如何从无心智的、单体无意识的脑细胞中产生。

最初我们建议在大本营凤凰城举办,但旋即遭到联合会委员会否决,理由是凤凰城的仲夏有如炼狱。天啊,他们的建议是拉斯维加斯。六月的拉斯维加斯和凤凰城一样酷热难当,再玩上几盘轮盘赌,消受一下歌舞女郎的膝上艳舞,摩擦力反倒令人更火热几分。显然,意识研究领域的同侪想找点乐子,为思想实验添些情趣。

拉斯维加斯果然不负众望。2005年10月前往踏勘,我们在航班上尚在自忖:怎样提升公众对意识研究的关注度呢?再搞一场评选可不行。飞机准备降落拉斯维加斯机场的那一刻,我们有了些头绪。透过舷窗,自由女神像、埃菲尔铁塔、喷发的火山、太空针塔、狮身人面像、卡米洛特城、大金字塔尽收眼底。接下来的几天我们预定会议酒店,往返于拉斯维加斯大道时,途径阿拉丁城堡、威尼斯大运河和金银岛,它们看起来怪异而不真实。对!这就是大会的主题!广告牌、出租车和公共汽车上挂满魔术师的巨幅肖像:佩恩与特勒、克里斯•安吉儿、麦克•金、兰斯•伯顿、大卫•科波菲尔。他们对你投以顽皮的目光和令人迷醉的笑容,突然让人觉得这些变戏法的好像是“奇异世界”中的科学家。这些“二重幽灵(Doppelgänger)”对注意力和意识的理解比真正的科学家更胜一筹,他们将之运用于娱乐、探囊取物、读心术、蒙骗等技艺,简直形同儿戏,甚至还留着怪诞的胡须。

Penn和Teller是魔术师和喜剧演员,他们共同参与制作了令玩家无从下手的恶搞游戏,其中包括《沙漠巴士》,在《沙漠巴士》上得分最多的人曾获得去拉斯维加斯旅游的机会。 Criss Angel是美国魔术师,史上唯一三度荣获年度魔术师大奖的人,以自残魔术和幻象魔术著称。Mac King是美国喜剧魔术师,常年在拉斯维加斯演出,曾获好莱坞“魔术城堡年度最佳魔术师”称号。Lance Burton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赢得世界魔术师大赛金奖的魔术师。David Copperfield中国读者并不陌生,他是美国魔术师,以表演空中飞翔和自由女神像消失著称。——译者注

Doppelgänger,德语字面义“两人同行”,心灵中另一个看不见的自我,亦指酷似活人的幽灵。——译者注

作为视觉科学家,我们知道数百年来有关视觉系统的重要发现是由艺术家做出的,视觉神经科学通过研究艺术家们在知觉方面的技艺和想法,获取了大量关于大脑的知识。正是画家而非科学家发现了透视和遮蔽的法则,使平坦画布上的颜料看上去有优美的景深。现在我们认识到魔术师是另一类艺术家,他们的工具不是形式和色彩,而是注意力和认知力。

魔术师差不多整晚都在为观众做认知科学实验,甚至比实验室中的科学家更有成效。这么说可能会招致同行不满,发来泄愤的邮件很快会充斥我们的收件箱,但请容我稍加解释,认知神经科学的实验极易受观察者状态的影响。如果实验对象知道、猜得出或自以为猜得出实验内容,实验数据往往混乱或难以分析,以致此类实验脆弱而拙劣,非采用特别的控制措施难以保证实验数据的纯粹性。

魔术就大不相同了。魔术检验了众多与我们的研究相同的认知过程,却出乎意料地简单易行,而全体听众是否知晓自己正被愚弄毫无影响,每场演出的每个花招均可奏效,夜夜如此、代代如是。我们在想,实验室里的情况也这么干净利落该有多好,要是我们在操纵注意力和认知力方面有他们一半的能耐,将会取得何等的进步呢?

主意就这样冒出来了:让科学家和魔术师聚到一块,让科学家学学魔术师的技艺,掌握些魔术师的本领。

问题是我们对魔术一窍不通,和魔术师也无一面之缘,甚至都没现场观摩过一场魔术表演。多亏我的同事丹尼尔•丹尼特,事情才有了转机。丹尼特是科学家、哲学家,还恰好是詹姆斯•兰迪的好朋友。“神奇的兰迪”是大名鼎鼎的魔术师,也是数十载致力于戳穿超自然现象的怀疑论者。兰迪给我们回了信,强烈认可了我们的想法,他说他还认识另外3位魔术师,也非常适合我们的计划。他们是佩恩与特勒组合中的特勒、麦克•金和约翰尼•汤普森。他们都住在拉斯维加斯,并对认知科学有浓厚兴趣。几个月后,特勒的朋友、“绅士小偷”阿波罗•罗宾斯也加入了我们。本书大部分内容是与这些天才魔术师们交流的结果。

于是我们开始了有关魔术神经学基础的发现之旅,接下来几年里我们赴世界各地向魔术师拜师学艺,并发明了神经魔术科学。我们甚至编排了自己的魔术表演,并打算在世界最负盛名的魔术俱乐部——好莱坞魔术城堡亮相,我们算得上名副其实的魔术师了,本书第11章还要对此详述一番。

魔术之所以奏效是因为人的注意力和认知方式是与生俱来并可操纵的。明白了魔术师如何控制思维,那些广告策略、商务谈判及人际交往中的各类招数就不难理解了。要弄清魔术是怎样影响观者思维的,我们要先揭示认知的神经学基础。

拉一把椅子来吧,《思维骗术》讲述最伟大的魔术表演——发生在你大脑中的魔术。

说明:文章到这,还是老实告诉您吧,上面的内容为图灵新知系列丛书的新书《千万别上魔术的当》的前言,觉得没看过瘾?哈,马上放出本书的第一章“穿变色衣的女人:视错觉与魔法”。

穿变色衣的女人:视错觉与魔法

风靡魔坛的波兰裔魔术师约翰尼•汤普森被称为“华沙巫师”,他身着光洁楚楚的燕尾服,在舞台上大讲老掉牙的笑话:“我是波兰人,也是爱尔兰人,还是西西里人,我本该是个醉醺醺的看门人和职业杀手。”。约翰尼大名鼎鼎的绰号是“了不起的汤森尼”,不过他说:“大家叫我‘了不起’就行。”他以一个大魔术师应有的和蔼亲切,带着你走上(或是走下?)吊诡的埃舍尔楼梯。他下颌壮硕,鼻梁高耸,双耳宽厚,一边倒的发型简直是演艺界的翘楚。

在西方人的印象中,波兰盛产仆侍,爱尔兰是醉鬼的国度,西西里是黑手党的故乡。——译者注

荷兰版画家莫里茨•科内利斯•埃舍尔(M. C. Escher)以绘制“佯谬空间”著称,利用人的视错觉展示弯曲空间中的“不可能世界”,见本书第3章。——译者注

image225

【埃舍尔的作品“走不完的楼梯”。】

想象一下,这一刻你身临现场:灯光变暗,约翰尼朝着聚光灯下身着白色连衣短裙的美女助手胳膊一挥,“了不起的汤森尼”宣称要施法将白衣变成红色。

你双目注视着女人时,她的影像深深地烙入你的视网膜和大脑。约翰尼一拍手,刚刚暗下去的聚光灯耀烁出眩目的红光,她立时全身通红。

等一下!切换一盏普通聚光灯的颜色算不上什么刺激的魔术,站在舞台边上的约翰尼对这个小伎俩一脸得意的神情。没错,他承认,这的确是个小把戏,并解释说,这是他的最爱。你得同意,他确实把裙子变红了,连女助手一起都变得红彤彤的,就暂且饶他一次,且瞧他把灯光变回去后,光鲜迷人的女助手又会如何。

约翰尼一拍手,灯光再次暗了下去。你正暗忖着干嘛掏钱买票看这么无聊的魔术演出时,舞台砰然亮起刺目的白光,你看到了什么?不可思议,这一次女助手的裙子真的变红了——明亮的深红色。她甚至左右扭身让你观察这一神奇的变化。

“了不起的汤森尼”又一次成功了。

哈,别忘了分割线以前我们在讲什么:千万别上魔术的当。

实际上,约翰尼不过是利用你大脑视觉系统的基本属性精心表演了一场幻术。视错觉(Visual Illusion)是我们毕生研究的课题,它是无时无刻不在大脑中产生的、系统性错觉中可觉察的一种,这些错觉存在于知觉、意识和思维等各个层次。根据定义,视错觉是指与周遭的真实世界不相符的主观视知觉。

产生视错觉时,你会看到不存在的东西,而看不到存在的东西,或是把它看成别的,总之你的知觉与所视之物的物理属性相悖。显而易见,视错觉对魔术师大有用处,对科学家而言同样不可或缺,它可以解释大脑用来建构日常经历的神经回路和神经计算。

诡异之处是你的大脑建构了真实,无论是视觉真实还是其他:你所见、所闻、所感、所思均取决于你期待看到、听到、感到和想到的,反过来,这些期待又取决于你先前的经历和记忆。当下你看到的是过去证明对你有用的。你深知影子会随时间而变化,脸庞通常以垂直轴进行观看,重力对所有物体均产生可预期的影响。当实际与预期不符时,大脑处理数据耗时更长,或者说你会对这种情况加以注意;可“太平无事”时,视觉系统则会漏掉许多周遭信息,正因如此,你天天开车回家却完全不记得路上发生了什么。

镜子中的影像可以左右颠倒,却不能上下颠倒,这是由重力产生的视错觉之一。另可参见关于镜子为什么反转左右却不可以翻转上下”的研究。 ——译者注

产生错觉、自动反应甚至意识本身的诸多大脑机制决定了你是谁,这是本书的一个基本主题。这些机制和你成为双足行走的无毛猴子一样都是进化的产物,借此祖先们打破众多人类发展的瓶颈,挺过了冰河期,进而发明了农业、语言、文字及更为复杂的工具。

尽管可以说人类具有其他种属完全没有的特殊认知技能,但每次科学家认为某种属性或能力将人类与其他动物区分开来,都会另有研究者迅速举出反证。语言、使用工具、时尚和文化,甚至跳舞,这些曾被认为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特征都被证明并非人类专属。

人是这一漫长、前所未有的进程的结果,若非这些与生俱来的感知、运动和认知技能,你无法在智能手机上下载应用软件,无法开车,无法搞好人际关系,连高中都毕不了业,甚至连击打棒球都不行。本质上看,你能够有所作为是因为你是一台预测机器,几乎可以毫不费力地正确预测生命中即将发生的每件事。

魔术师在直觉深处明白,正是你自己创造了关于真实的体验,约翰尼就是利用了这一点。大脑运用了大量彻头彻尾的虚构,来建构对真实世界的心理模拟,而这种心理模拟就是“意识”。这并非说客观真实不“存在”,只是你体验的一切是一种模拟。你以为意识是对真实事件可信、直接和确然的转录,其实不过是大脑自我生成的一种错觉。想想看,正是这一处理感官录入的神经机器导致产生梦境、幻觉和记忆丢失,它是真实与想象共有的物理器官。

我们希望本书能让你明白,大部分的知觉在本质上都是虚假的。你以为自己看到了曲线,用矩尺测量时却发现线是直的;你以为自己注意力集中,扒手还是当着你的面把手表摘走;你以为自己注意到了周遭环境,其实在任何时候都屏蔽了95%的事件。魔术师正是运用了各类知觉陷阱及大脑过程,对你施加一种心理柔术。日本武士发明了柔术,作为决斗中剑折断后仍能继续战斗的方法。与全副武装的对手硬碰硬是徒劳的,而柔术则以彼之道还施彼身,于是魔术师依计而行,利用思维的固有性质,揭示出你的大脑才是说谎者。

在红衣戏法中,约翰尼侵入了你的视觉系统。这一由眼睛和大脑组成的系统无法和高像素摄像机比拟,相反它只是由约似、猜测、预期和其他捷径组成的诸多大脑回路“攒装”而成,它建构的印象告诉你眼前发生了什么事。

对这些回路你知之几何呢?究竟大脑的哪些部分导致了视错觉?如何探知视觉系统、了解错觉的本源呢?完全揭晓答案恐怕难以做到。本书将心理学原理与其神经关联区分开来。例如创伤后压力心理障碍症(PTSD)由过度紧张导致,尽管在心理学中证据充分,但丝毫未涉及大脑机制是如何工作的。要理解创伤后压力心理障碍症的神经关联,就需要神经学家深入人的大脑,查出神经回路中究竟发生了什么。

心理经验的“神经关联”(Neural Correlate),指该经验对应于大脑的生物物理系统中的活动。——译者注

心理学对视错觉的定义是知觉与物理真实不符的错觉。双眼能从画在帆布上的油画中看出景深,这是物像的边缘和轮廓与思维相互作用的结果,可这并未道出错觉在大脑中是如何产生的。心理学将大脑视作黑箱,这种对知觉及其支撑机制的描述是干巴巴的;而神经关联是脑活动及脑解剖的直接测度,它找出大脑中处理知觉对象的具体部分,以及该区域中哪些回路导致错觉,甚至能告诉你究竟哪些神经递质参与其中,这才是“湿乎乎的”的生物学。相比心理学,我们大家对神经关联知之不多,但这一差距正在缩小。毋庸置疑,可喜的科学进展正发生在神经科学领域。

理解神经学家在解释视错觉时面临的问题,首先要知道视觉系统工作的具体细节。眼睛仅决定你能“看见”什么,剩下的繁复步骤将由大脑来完成。

视觉系统的第一层由眼中的光感受器组成,光感受器将光转化为电化学信号。大脑的一个基本属性正体现于这一层,即分辨对比的能力。这一属性是一个人看、听、觉、思和注意等所有认知行为的基础。缺少这一能力,世界将失去边界,大脑也无法理解自身及其周边环境。

自然,魔术师们已经利用了对比分辨这一技巧,包括被称为“黑色魔术”的精湛幻术,接下来会描述这一幻术。

来自视网膜的信息被传导至一束叫做视神经的纤维中,视神经把电化学样图(Pattern)运达大脑,所有知觉到的东西都以样图的形式进入大脑。实际上你并不真能“看”到什么东西,而只是通过处理与物体、人、场景和事件相关的样图来重建世界。这些信息在大脑中心的丘脑短暂停留后,上升至初级视皮层。初级视皮层是前脑中的第一个视觉区,用来抽取视觉信息细节的皮层区域约有30个层级,初级视皮层是其中的第一个。在这里你最先识别出视景中不同的线条、边缘和交角。

在层级更高的部分,神经元发送信号,对轮廓、曲线、运动、色彩,甚至诸如手和脸的细部特征作出应答。神经元是“双眼视觉的”,对来自双眼的刺激作出应答,而不是仅为单眼。目标从左向右移动时,其中一些神经元发送信号;目标从右向左运动时,另一些神经元发送信号;还有专门处理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运动的神经元。某些神经元对移动物体,或是对向某个特定方向移动的物体应答度最佳。整个过程就是你在光感受器上捕捉光点,辨别光对比度、边缘和交角,最后建构整个物体,意识到物体的颜色、尺寸、距离及与他物的关系。

从一开始,视觉系统就进行推论和猜测。尽管只有二维图像落在每只视网膜上,你却感知到了三维的世界。视觉网路将视觉信息增益、抑制、聚合、分叉,因此你感知到的东西与真实情况是有所差别的。感知意味着解析与真实不同的东西,意味着解析含混的状态。你通过整合局部的线索提示,对视网膜输入信息进行最接近真实的诠释。升出地平线的满月看上去很大,几个小时后月亮当空高挂时,实际上离你整整近了一个地球半径,可看上去却更小。这怎么解释呢?落在视网膜上的初升月亮和当空月亮是等大的圆盘,为什么前者看上去更大些?你推测初升的月亮更大是因为它与地平线上的树木、山峦和其他物体相邻,大脑依背景的幅度放大了月亮。同理,灰色的纸在白色的背景下看上去灰暗,而在黑色的背景下则显得明亮。

天啊!不能相信自己的眼睛!

01RBV0X17V59

【前级视觉系统的神经元存于眼内、外侧膝状体核(大脑中部)和初级视皮层(大脑后部)。将上述神经区域连入视觉通路的神经丝存于视神经、视交叉、视束及视放射中(巴罗神经学研究所供图)】

此外,你还对大量所见之物进行补充和创造,“填写”大脑不能处理的部分场景。由于神经元和感觉、思维过程中的神经元连接数量有限,这样做也是很自然的。举例来说,视神经包括所有向大脑发送视觉信息的纤维,每个视神经由上百万个连接视网膜与大脑的神经丝(Neural Wires)组成。单个丝叫做轴突,每个轴突相当于图像的一个像素,因此单眼相当于一台百万像素的摄像机。听起来不错,可想想你的手机摄像头可能都比它分辨率更高。分辨率仅与一台廉价数码相机相当的视觉系统是如何感知丰富而具象的世界的呢?简单地说,丰富的视觉经验是大脑通过“填写”而制造的错觉。

能见度与光

你大概以为能见度就是光落在视网膜上这么简单,可事实要比这复杂得多,不是所有大脑用到的光你都看得到。例如,人们很难精确估测周围环境的物理亮度,也意识不到在某一特定时间自己瞳孔的大小,部分原因在于虹膜会根据光级进行调整,使亮度不一的各类环境均可进行神经处理。低光环境中,虹膜放大,允许更多光子进入;高光环境中,虹膜缩小,避免视网膜被刺盲。这也是为什么像摄影师这样的光学专家也要使用测光设备(光度计)而非目测的办法来选定相机镜头的最佳F光圈值。这看上去像是循环论证:既然由于虹膜的变化,我们不能精确地量化进入双眼的光,那么大脑又根据什么去控制虹膜的扩缩来调节进入视网膜的光子强度呢?答案是虹膜的神经控制机制的确精确估测了光级的变化,只是这一工作与能够产生意识的视觉回路互不相连,所以你只意识到场景中的特定方面,例如场景物体的相对亮度,而如整体光亮度等其他视觉信息则在无意识中进行处理。

魔术师正利用了视觉系统的这一特性:他们在纸牌魔术中利用了人们的深度错觉;通过背景环境误导认知;让你自行填充场景的缺失片段;利用边缘辨识神经元让勺子看起来变弯了;甚至能借助视觉系统的特性使你短暂眼盲,而这正是约翰尼的把戏。

揭秘时刻

有些魔术师认为魔法和幻术背后的秘密永远不该被揭露,但大多数魔术师同意适度的曝光对这一行当的兴旺确有必要,前提是谨慎而为,且仅向那些确需获知的人们揭秘。用顶级国际魔术组织“魔术圈”(The Magic Circle)总裁杰克•德尔文的话说:“魔术之门关着但不锁着。”魔术中没有真正的秘密,只要下定决心,一切都摆在那里任君发现。可要想成为魔术俱乐部的一员,则非经魔鬼训练不可,否则表演粗糙的魔术一准露馅儿。但要是有人仅仅看了本杂志、偷听到一次谈话或是读了本书就获知了真相,大抵就不可接受了。

由于有必要揭示某些秘密来讨论魔术的神经科学,所以这些部分会冠以“揭秘时刻”。如果你不想知道魔术的秘密,或大脑是如何被蒙住的,就尽可跳过去。不然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人何以被骗、如何被骗吧。

揭秘时刻!以下所述是魔术的秘密及其大脑机制!

红衣魔术表明“了不起的汤森尼”对发生在大脑中的神经过程有着深刻的直观理解。事情是这样发生的。约翰尼介绍美女助手亮相时,白色紧身连衣裙让你确信白衣下不可能藏着什么,比如说另外一条裙子,可这一合理的假定大错特错。女助手婷婷袅袅的躯体也如约翰尼所愿,吸引了你的注意力——你越是目不转睛地看着她,就越不去注意地板上藏着的机关,视网膜上的神经元也越适应聚光灯的亮度。约翰尼表演了那个小花招后又开始耍贫嘴,这时你的眼睛和大脑进行了神经调适。聚光灯关闭后,经过调适的视神经元会出现反弹反应,即神经冲动的“后放”(after discharge),这一反应导致眼前短暂出现物象的鬼影。

你每天都会看到这样的残像,想想闪光灯闪过后,你的视野中是不是短暂出现逐渐暗下去的亮白色光点?闪光那一瞬间,视网膜中的光感受器“以为”整个世界突然变得白亮,于是迅速地加以调整。要是闪光的亮度足够高,可能要好几秒钟(有时要好几分钟),视网膜才能完全调回正常。

同样,大脑中运动神经元的调适解释了瀑布幻觉。盯着瀑布看一分钟以上,转睛去瞧水流旁侧的岩石或树叶,静止的物体看起来好像在向上流动。这一幻觉的产生是由于用来捕捉向下运动的神经元习惯了水流向下的刺激,因此其活跃度相应降低,而周围用来捕捉向上运动的神经元则未对运动作出调适,尽管处于休息状态,其活跃度仍相对较高。视觉系统的功能就是分辨对比(于本例中,适应了向下运动的神经元与未调适的神经元形成对比),于是大脑最终以为物体上移,所以静止的岩石竟魔法般地向上流动了几秒钟

现在明白约翰尼的把戏了吧?第一回合中用来接收红色的视网膜神经元活跃度降低,以适应红光下的裙子(相比蓝色或绿色光感受器,红色光感受器对红色更为敏感)。由于视觉系统中的红光感受器调适程度更大,后放反应也更强。灯暗下去的一刹那,你的眼中闪过女人的红色残影,它在你的大脑中逗留了十分之一秒。就在这一刻,舞台上的暗门迅速开启,用尼龙搭扣轻搁在身上的白连衣裙被剥去,它与舞台下看不到的绳索相连,光再次亮起时,你就看到一条真正的红裙子了。

保证魔术奏效还需另外两个因素。首先,衣服脱去之前的光度要足够强,以致其暗下去后能有效使你眼盲,看不到绳索把白衣迅速扯下舞台。这一短暂的眼盲在你从明媚的大街走进昏暗的商店时也会发生。第二,约翰尼在你以为魔术已经结束的时候才做了手脚。给人们惊喜就是凭借他的认知优势,因为你在关键时刻放松了警惕。

实际上,残影会在所有的感觉系统中逗留。你可能在孩提时代就知道怎么产生肌肉记忆残影,只消把手腕顶在门框上数30下,你的双臂就会感觉轻飘飘的。这些感觉残影充斥着你的生活,只是你习以为常,对这些转瞬即逝的印象或烦恼毫不在意,可对魔术师而言,它们真是法宝。

魔术师欺瞒大脑视觉回路的高明本事让我们视觉科学家叹为观止。想想之前提过的,如若没有分辨对比的能力,世界将失去边界,大脑也无法理解自身及其周围的一切。

魔术师对此了然于胸,一百多年前的魔术师发明“黑色魔术”时就利用了这一点。黑色魔术可不是古代巫师嘴中念念有词的魔咒,而是一场有关视错觉的精彩舞台表演,是德国演员和导演马克斯•奥辛格于1875年无意间发现的。当时奥辛格正在布置一场地牢的戏,为求效果可怖,他把屋子四壁用黑色天鹅绒围了起来。在这场戏中,一个黑肤的摩尔人要在地牢窗口说台词。当扮演摩尔人的演员出现在窗旁时,没人瞅见他,只看到两个白眼球下有两排白牙悬在空中。

奥辛格马上意识到了其中的价值:利用黑背景前的黑布,可以让台上的人和物显像与消失,这将是一场前所未有的魔术。果不其然,“黑屋”演出轰动整个欧陆,好评如潮,奥辛格就饰演主角本•阿里•贝。

今天的黑色魔术表演“奥马•帕夏”风行依旧,加之现代的材质和灯光技术,其精彩无疑更胜于百年前的演绎。米歇尔和欧内斯特•奥斯特洛夫斯基夫妇及其子路易斯-奥利维是这一魔术的拥有者和表演者。带着荧光道具的演员出现在黑光笼罩下的黑玉色舞台上——黑光(或紫外光)的波长比可见紫色光短,之所以称之为“黑”是因为黑光不可见。当光的波长改变时会激发荧光,在黑光的照射下,不可见光转化为可见光,大量的荧光物质变得绚丽夺目:凡士林显出钢青色,萤石透着亮紫、黄、蓝、粉、绿,其他的物质依化学成分不同显现为红色或橙色。

荧光性物质经紫外光或X射线照射后会吸收光能进入激发态,并随即退激发并发出出射光(通常波长比入射光长,在可见光波段),一旦停止入射光,发光现象也随之消失。具该种性质的出射光被称为荧光。(维基百科)——译者注

2009年夏,我们现场欣赏了“奥马•帕夏”。7大幕拉开,魔术师向观众深鞠一躬,他头戴红锦装饰的白色头巾,身着白缎束腰外套、丝质马裤,腰系红束带,肩披红斗篷,手戴白手套,脚踩前端有小红花饰的红鞋——这就是欧内斯特•奥斯特洛夫斯基扮演的“奥马•帕夏”,简直像个圣诞精灵。他一直板着脸,模仿性感迷人的法国总统萨科奇和擅演风流角色的好莱坞男星艾洛尔•弗林,而背景音乐是印象派作曲家拉威尔的包列罗舞曲。除了沐浴在黑光中的“奥马•帕夏”,舞台地板、边墙和幕布……你所见的一切都是乌漆漆的。

可在http://www.sleightsofmind.com/media/black-art观看表演。但这段视频未使用黑光,而是仔细地校准了照明,让摄像头看不到被黑布覆盖的神秘物体。

第一出。奥马从外套中取出一只大毛笔,挥了几下就无中生有地“画”出一个5五英尺高的乐谱架,顶部有条金色横梁。他又在横梁上“画”出真切切的3根红蜡烛和一个枝状烛台。奥马取下一枝,轻鞠一躬,等待观众的掌声。接下来他点燃其中一支,伸直右臂举着,左臂伸直举着另一只,用祈求的眼神盯着右手上的烛焰,烛火就飘到了他的头顶,随后降到另一根蜡烛上去了,将它点燃。奥马一脸欣喜,朝仍在架子上的第三根蜡烛点了点头,烛火再次升起来,高高跃至头顶,并在第三根蜡烛上着陆。鞠了一躬,奥马把3根蜡烛攒到手掌里,然后就消失了,只剩下枝状烛台飘过舞台,停到桌子上去了。

第二出。奥马拾起堆在地板上的白缎子,用力一抖,一张椅子凭空而出。他走到椅子后面,把白缎蒙在空椅子上,展示了空椅子的轮廓,然后拎起白布,呼剌剌地像鼓起的顺风帆,白缎落地时,一个戴头巾的年轻小伙子正端坐在椅子上。奥马蒙了他的眼睛并掏出短刀来,跨步上前,在小伙子的脖子前一划,随即站到一侧去,小伙子的头没了,奥马手执着被切掉的脑袋。几秒钟后奥马把头递到无头小伙子伸出的手中,千真万确。接下来奥马站到小伙子前面,再次移开时,脑袋就归位了,毫发无伤。

第三出。奥马伸手从空中抓出一幅卷着的海报画,展开后看到上面画着一个妙龄女郎,他把画挂在空气中,女人就自己从画中走了出来。然后奥马用两块白缎把男女二人罩起来,又做了几个魔法动作,缎子就诡异地涨落起来,罩着女人的矮缎子变大,男人的高缎子缩小。你猜得出发生了什么。这是我们见过最为精湛利落的换人表演。

最后一出。奥马又把小伙子蒙了起来,并让他向前踱了几步,奥马挥了挥手,从后面把缎子一抽,小伙子不见了。他又在地板上摆了一个呼啦圈,自己跳进去以表明呼啦圈没被拴着,接着女郎站了进去,奥马端起呼啦圈来,观众眼睁睁看着圈子升起来“抹掉”女郎的身体,最后无影无踪了。最后一幕,奥马捡起地板上的缎子把自己蒙起来,在包列罗舞曲的最高潮,缎子被一只不可见的手两次提了起来,奥马自己也消失了。6分钟的魔术表演到此结束。

实际上,这些绝技的原理在于对比辨别能力——没有发生某种变化,眼睛就看不到任何东西。凝视满天星斗这一日常经验可以对此加以解释。想象自己仰卧在和暖夏夜的无月苍穹下,夜幕上的光点如此杳渺,每颗星落在视网膜上的面积均小于单个光感受器,这意味着就大脑而言,单颗星是你所能见的最小物体。

转念想想仰视晴朗的蓝天,所有的星星仍在天上闪闪发亮,可你却视而不见,因为人在白天是星盲的。原因在于,在白昼和黑夜中达及双眼的相对光量有别,夜晚的星一般要比周围环境的散射光亮10%,尽管微弱,但足以使你的视觉系统辨识——前景与背景的对比是大脑用来产生星的图像的基本信号,没有这种对比,神经元之间无法交流。白昼中的蓝天比最暗的夜空亮上1000万倍,于是夜晚清晰可辨的星现在就看不见了,这是由于在如此光亮的背景下,暗淡的星光难被分辨,用亨利•华兹华斯•朗费罗的话说:“苍穹如织星芒,昼日无福欣赏。”

揭秘时刻!以下所述是魔术的秘密及其大脑机制!

奥马•帕夏的表演华丽,其奥妙在于罩在舞台上的黑天鹅绒:表演开始时,舞台上的各式物体——乐谱架、蜡烛、椅子——都被黑天鹅绒覆盖着,由于没有东西可供视觉系统加以对比,一切都看不到。他还借助黑光和荧光涂料,使黑色背景相对于舞台上的亮物更为黯淡。

表演全程是无声的,他的双眼诡秘地闪烁着。要是奥马启口说话,牙齿会泛出悚异的紫色;如果不戴手套,指甲也会泛着荧光。他在舞台上神气十足地踱来踱去,掀去一块块黑蒙布,于是物体显露容貌,而再次罩上,它们又消失无踪。身着黑天鹅绒的助手在舞台上来去自如,不露蛛丝马迹,他带着黑丝绒手套在空中移动火焰,借助黑头巾把头颅“砍下”。至于女人消失,那是因为呼啦圈下挂着黑布。

黑天鹅绒是不可见的,如果奥马把带着白手套的手伸到藏着的蜡烛后边去,你会瞅见手套上有烛柄的黑影。魔术的关键是黑罩布与黑色舞台背景之间的对比(或者说没有对比)。

并非只有魔术师使用对比来藏东西,动物们亦是个中高手,我们称之为伪装。运用伪装的动物降低了自身与背景的对比以实现隐身。夜空星辰和奥马•帕夏的魔术中,降低了光与黑背景的对比。另一种降低对比的办法是让自己与背景颜色、质地和亮度一致,例如变色龙、竹节虫和士兵的迷彩服。对比是物体与周遭环境的差异度,如果颜色、亮度或质地毫无差别,就看不出区别,无论打在物体上的光有多强。

杰米•伊恩•史威斯头发整洁地向后梳着,下颌蓄着精致的范戴克式短尖胡须,左耳戴着钻石耳饰,他是魔术师中的魔术师,是近景纸牌魔术的沙皇。《纽约客》专栏作家亚当•戈普尼克称杰米为“心灵魔术中的马友友”,佩恩与特勒说他是“把纸牌当手枪的詹姆斯•邦德”,而杰米则认为自己是“诚实的骗子”。他说,魔术师是天下最诚信的职业,说骗你,就骗了你。

Adam Gopnik(1956—)撰文说:“史威斯被认为是当今世界顶尖的骗术大师,看他的表演就像在卡内基音乐厅中听马友友演奏大提琴。”——译者注

看看这一次,他扣了4张牌,卷起袖子,双手优雅地在牌上挥动,貌似在施法。啪!打了个响指,其中一张难以置信地翻了过来:黑桃A。啪!又一下,另一张牌翻了过来:红心A。啪!啪!又是两下:全是A。你的大脑也跟着“啪!啪!”,他怎么做到的呢?

杰米取出一副牌,从上边拿出一张,比方说方块3。“挥挥手,牌就变了,你见过吗?”说着他就挥了挥手,方块3变成了梅花J。“就像我这样一挥,”他说着又一挥手,“变!”梅花J变成了红心6。“像这样,”他边做边说,“有时需要‘啪’它一下。”就这样,牌一张一张地变下去,你看不出有什么令人疑心的地方,纸牌好像在他灵巧手指的召唤下在固体上浮动。

我们想去会会杰米,因为他是最棒的近景魔术师之一。不少魔术借助道具(比如经典的烟雾和镜子)和其他精巧的布景,但近景魔术则需要魔术师亲自搞混观众的视觉系统。杰米对视觉科学烂熟于心吗?他是凭直觉了解这门科学吗?他对大脑内部的工作原理感兴趣吗?我们认识的不少魔术师都琢磨过这些问题,尽管没有足够的科学功底来找出答案。当然,这并不妨碍他们思考并形成观点。

与杰米头回见面是在加利福尼亚州蒙特利市万豪酒店的三旗咖啡馆,离渔人码头和鱼罐头工厂4个街区远。上午咖啡厅人不多,空气中混杂着咖啡的清香和海潮的气味。我们请他演示一种叫“视觉残像消失”(Retention of Vision Vanish)的硬币魔术,发明者是一个世纪前的尼尔逊•唐斯。唐斯是维多利亚晚期和爱德华时期的魔术师,被誉为“硬币之王”,他声称自己可一次将多达60枚硬币藏于掌中。

英国女王维多利亚1837~1901年当政,而后国王爱德华七世1901~1910当政。尼尔逊•道斯生于1867年,卒于1937年。——译者注

出色的心灵魔术师、我们的朋友埃里克•米德认为,杰米是他见过最好的“视觉残像消失”表演者,他的确没令人失望。杰米狡黠地一笑,挥展开左手,手掌对着我们,微微倾斜。他先用右手食指指了指左手,然后从右手中变出一枚闪闪发亮的50美分硬币来,用右手拇指、食指和中指夹着。他紧盯硬币,并把它放在左手掌心上,然后将左手攥起,依次从食指开始,顺次到小指,像夏威夷瓦胡北岸的筒状波浪。手指全部闭合后,硬币被攥在“浪头”里了,杰米的右手同时移开,魔术就算表演完毕。最后我们紧盯着杰米张开的左手,硬币竟然不见了,简直难以置信,刚才分明还在掌心里。

揭秘时刻!以下所述是魔术的秘密及其大脑机制!

杰米说视觉延留对闪光的物体而言最为奏效,硬币就是绝好的道具。米杰把硬币放在左手中,让硬币旋转,从而使每位观众都看到硬币反射了屋内的光,闪光产生了短暂的后像,这和照相机的闪光灯差不多,只是没那么强烈,于是你眼睁睁地看着硬币的像消失于无形。

杰米的手法和约翰尼的红衣骗计大同小异,都利用了后像。不同之处在于程度、火候和神经元的参与数量。约翰尼让你的视觉系统适应一个特定的目标(红裙),而杰米则利用闪光使视网膜很小的一部分瞧见硬币。后像一俟产生,他就开始合手,于是获得了不足一秒的机会取走硬币并藏在右手中,观众却对此浑然不知,一切就在大白天里发生。当杰米的手攥成拳头时,后像消失,但这时我们已经被骗了。

杰米接着说骗人的不只是手,整个身体都参与进来了,他故意变换体位来虚张声势。魔术师们就是利用身体的紧张和松弛影响你对物体藏身何处的判断,我们认为日后在魔术城堡的首演中也得依此原则。

杰米演示了“假传”,即假装把硬币从右手递给左手。他做出传递的动作,并着重强调了结果:假装已接到硬币的左手显出紧张的感觉,而假装抛出硬币的右手则表现松弛,给人感觉手中空无一物。杰米的整个身体都参与了这一行动:假传时,杰米的重心由右及左,好像是硬币的重量改变了体位;他扭动腰肢,左肩稍显扭动下垂,以示重量发生了转移;双眼紧盯硬币“换手”时,头也随之扭动。

硬币的重量还不及一小口咖啡,而我们啜一口咖啡也不会扭动身体,可杰米略显夸张的强调恰恰令人信以为真。利用娴熟的技巧加上后像原理,杰米把难以置信的暗示力量注入到小小的假传事件中去,造就了一个认知线索的大杂烩,让你自己去发现。他技艺高超,以至于我们让他反复表演——这无论于观众抑或于魔术师均属禁忌,而他出于对科学的热爱勉强答应,尽管如此我们竟还是屡屡上当。就算我们特别去注意杰米身体松弛的部分,还是忍不住去看他紧张的部分,因为大脑每每告诉我们“事情就发生在那儿”,即使明知恰恰相反。

杰米把认知错觉与视错觉结合起来,这是许多魔术师令你相信发生了不可能之事的手段。各类认知错觉涉及更为高级的大脑功能(如注意力和期待),这将在以后的章节予以探讨,在此之前,我们再说几样由更高视觉层级导致的视错觉。

935.289.big

【《千万别上魔术的当》】

原文链接: http://songshuhui.net/archives/82094

Avatar
一起剥坚果
写作者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