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地中海,以色列之旅从这里开始
同行者:左起杨恒均、杨东平、信力建、陈有西作为宗教和文明的发源地,以色列充满了神性和灵性,身处敌意浓厚的阿拉伯国家环伺之下,却崛起成为中东强国。历史与文明,战争与和平,毁灭与重建,在这里紧密交织,留下深深的痕迹。
探秘上帝“应许之地”——以色列
一觉醒来,飞机已到达以色列特拉维夫的上空。从古老而美丽的地中海沿岸出发,对世界上最智慧民族的故土,上帝“应许之地”的探秘就此拉开,多面的以色列像一幅幅风格迥异的画卷呈现在我们面前。
历史创伤:沐浴战火,艰难重生
在人类历史上,每一个民族的发展延续都经历过种种阵痛,然而,没有一个民族像犹太民族一样近两千年来没有祖国,没有故土。以色列1948年才建国,其历史却可追溯到三千多年前。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以色列被罗马帝国统治和压迫,在位于地中海东岸的古城凯撒利亚,我们看到残存的罗马角斗场、神庙城堡、跑马场、古罗马水渠,在断壁颓垣中想像它曾经盛极一时的繁华。
在死海岸边,我们登上了写入犹太人历史的马萨达古堡。公元70年,罗马人占领耶路撒冷,对犹太人大肆屠杀。地势险要的马萨达古堡成为幸存下来的犹太人最后的堡垒。他们在这里坚守了三年,最后罗马人派重兵切断水源,才将其攻陷。城破之前,守城的967人,全体自杀。从此,犹太人从故土消失,在全世界流浪。如今古堡内的希律王宫殿、古罗马浴池、剧场、教堂已不复存在,只余一片废墟,但仍以无语的威严肃穆述说着民族的苦难和坚韧,成为以色列著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而在耶路撒冷的大屠杀纪念馆,仰望博物馆的穹顶,一张张死难者的黑白照片,和讲述着犹太民族险遭灭顶亡种之灾的黑白纪录片,则给我们带来无比的震撼。
“折戟沉沙铁未销”,犹太人曾经背负民族血泪史流浪在世界各地,复国后,因各种争端一直行走在战争与和平的边缘。沿着加利利湖向北到达戈兰高地,高地上一种不知名的紫红色小花开得漫山遍野,祥和而美丽。在繁花掩映之间,却不时看到废置的军营、坦克、雷达、火炮。高地上的哨所如今成了战争纪念馆,以色列人将战场遗留下的武器和弹壳,制成了大大小小的雕塑,姿态各异,十分逗趣。这小小的创意,不经意就显露了以色列人的乐观、幽默、智慧。
古城凯撒利亚废墟上的古罗马引水渠宗教争端:三教汇聚,信仰之都
不得不说,以色列是一片神奇的土地,黄沙遍野却孕育了基督教、犹太教和伊斯兰教世界三大宗教,连年轻的巴哈伊教的圣地也在这里。
位于地中海岸边的海法被誉为“海滨花园”。无疑,巴哈伊空中花园是这一美称的最佳诠释。花园依山而建,共18层梯田,我们拾级而上,登上最高处,整个海法城和湛蓝的地中海尽收眼底,美不胜收。这里是巴哈伊教创始人巴哈欧拉于1891年为先知巴孛亲自挑选的长眠之地,耗资2亿5千万美元,历时一百多年,终成教众们至高无上的精神圣地。
从海法到耶稣最初传教的地方拿撒勒,只有半个多小时的车程。拿撒勒是圣母玛莉亚的故乡,这座小城街道虽狭窄,地面却铺着华美的石板,因城内教堂众多,还有着“教堂之城”的美名,最知名的莫过于天使报喜堂——玛莉亚在此蒙神眷顾,怀上耶稣。教堂里,集合了全球各地表现圣母圣婴的油画、壁画,可以找到圣母在全世界各国的化身。
离开拿撒勒,前往耶稣洗礼处。世界著名的东非大裂谷其实发源于中东的约旦,绵延数千公里,一直到东部非洲。在约旦谷地,有一个低于海拨240多米的加利利湖,亦是约旦河的源头所在。约旦河中某处,耶稣曾在这里接受约翰的施洗。初春的河水乍暖还寒,两位牧师浸在水里,正虔诚地依次为20多个马来西亚信众施洗。每个受洗者都水浸过头顶,却丝毫未显露出畏难和怕冷的情绪。我们也在河中略洗了手和脚,权当一次粗浅的体验。
一路溯河而上,在加利利湖边有当地最著名的五饼二鱼教堂(也叫圣彼得教堂),当年耶稣用五块饼和两条鱼喂饱了饥饿的渔民并点化了彼得,这个教堂便是依此而建。在祭坛中央放置着一块岩石,上面还真有烤鱼烟薰的痕迹呢!午餐,我们在加利利湖边享用了当地著名的彼得烤鱼,水质纯净的湖水,配合当地特色调料和烹饪方式,的确有一种很特别的味道。泛舟加利利湖上,清风徐徐,波澜微起,友好的船夫奏起了中国和以色列的国歌,升起了五星红旗,更别有一番愉悦滋味。
从玛莉亚的故乡,行经耶稣出生地、洗礼处、传道处,圣经中关于耶稣的故事在这里几乎都可以找到佐证。在死海亲身体验了“死海不死”的神奇之后,我们驱车前往世界上最复杂的城市——耶路撒冷。
耶路撒冷有“和平之城”的意思,但却中了魔咒般颇不太平。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都将其视为圣地,在这里分区而居。东部为穆斯林区,步行登上橄榄山,不远处就是圣殿山上的耀眼的圆顶清真寺,金色圆顶上覆盖着1.3毫米厚的纯金,重达80公斤,是约旦国王Hussin捐赠的。它的对面坐落着著名的阿克萨清真寺,和圆顶清真寺一样,在穆斯林心中举足轻重。
古城的西北部为基督教区,圣墓教堂就位于这里。全世界的基督教堂都复制了耶稣被钉在十字架的场景,而圣墓教堂则是这一幕的原版。一些朝圣者手捧圣经,一边诵读一边背着十字架,重走耶稣临刑前走过的“苦路”,直至圣墓教堂。教堂里一块石板,据说是摆放过耶稣遗体,引来无数教众膜拜。
古城南部则为犹太教区。与清真寺比邻的,便是哭墙。世界上有无数的墙,但唯有它有着与众不同的深意和力量。犹太教圣殿两度修建、两度被毁,只留下这段痕迹。犹太人相信它的上方就是上帝,凡是来这里的人都一律要求戴小帽,以示对上帝的尊敬。哭墙划分了男女祈祷区域,泾渭分明,不容逾越。在哭墙前,每个朝圣者都肃穆虔诚,或手捧经书轻声诵读,或低声哭泣,或默默祈祷,墙缝间塞满了写着祷告和愿望的小纸条。人群中一些穿黑帽黑衣,留着发卷的犹太教正统派人士最引人注目,他们的使命就是读经,不工作不参军,不与外人通婚,由政府提供生活保障,恪守着最严格最传统的犹太戒律。这种与现代社会格格不入的坚守,既让人惊诧又生出些敬意。
耶路撒冷,三种不同的信仰共生又时不时碰撞出激烈的火花。这因宗教信仰产生的冲突,没有对与错,是与非,智者说“政治可以谈判,而宗教是不容讨论的。也许这个问题只有上帝能够解答。
承载着犹太民族精神慰籍的哭墙
基督徒的朝圣地——圣墓大教堂当代崛起:科教兴邦,中东强国
以色列是有着浓重宗教氛围的国度,但却一点也不影响它在开放、现代化的姿态令游览者刮目相看。
都说犹太民族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全世界有目共睹的是,占世界人口2‰的犹太人,却获得了22%的诺贝尔奖。犹太人在建设祖国上不遗余力,以色列的科技可媲美欧美,军事实力是中东之冠,教育成就令世人瞩目,农业上更是将滴溉技术做到极致,不仅解决自身粮食问题,还有大量出口。
特拉维夫是以色列一座极具代表性的城市。摩天大厦鳞次栉比,高科技产业密布,图书馆、博物馆林立,人们的生活也很欧美化,曾被新闻周刊称作世界十大最具影响力的高科技城市之一。在特拉维夫,我们访问了以前总理沙龙的名字命名的一所小学,办学理念崇尚“革新、创业精神、创造力”,教法新颖灵活,让人耳目一新。见微知著,什么样的教育就会映射出什么样的民族内涵。
特拉维夫“沙龙小学” 这种将自身特有的文化传统与西方文化的巧妙结合,形成了以色列独有的气质,但愿这“上帝的选民”的故土,终有一天以和平化解纷争,得神庇佑。
(文章发表于2013年《看世界》杂志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