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高考6月25日公布成绩,26日起填报志愿,看来考生又要费一番思量。
如果说高考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竞争,填志愿则是学生与学校之间的博弈,学生要付出的代价更大,毕竟四年青春,难以再返。
在国外,选志愿要比国内轻松得多。国外大学几乎全部采用学分制,学生需要修满“基础”和“专业”两类课程的学分。想学什么专业,前期的申请不太关键,因为到了学校可以重新做一次选择。比如美国,大一新生入学前都会有1-2个星期的新生报到会,学校会安排新生见自己的选课导师,导师们会充分询问学生的兴趣、学习背景、职业意向,并据此给出建议。在大一、大二时,学生有充分的机会来了解不同的专业,修完基础学分后甚至可以到大三或者大四再决定以什么专业毕业。
我们的大学也不妨向国外学习。首先是引进通识教育课程,比如哈佛的本科生教育分为两个阶段,即“普通教育阶段”和“专修阶段”。其次,给大学生更大的自主性,在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适合什么专业的时候,支持学生转专业甚至转学校。学校的设置不应是为了捆绑学生,而是帮助学生认识自己、找到自己的人生道路。
当然,学生在大学里的个人努力也是极为重要的。很多经过三年高中苦读的学生,大学后容易放松自己,以为大学是学习生涯的最后一站。事实上,大学才是起点。在大学里,如何充实自己才是最重要的,这往往成为大学毕业后的核心竞争力。
如果现在学生不知道选择什么专业好,不妨先选择宽泛性的学科,如经济、文学之类的。这些学科可以适用的就业范围比较广。但如果考生有特别想读的或者有规划深造的,也可选择自己心仪的专业。只是在选专业的时候,应该以自己比较有优势和感兴趣为要,要有独立思想和为自己前途负责的责任心。
(文章发表于2013.6.21《羊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