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家唔做野,好容易老。阿媽坐在家中,日日睇電視,無人傾計,好易老人癡呆。」擁有健身和拯溺牌30多歲的葉生,低下頭,憂心忡忡說。從五十多年開始,「振鷹電器店」已走過67暴動,經歷地鐵通車。觀塘美都大廈的樓梯底,這一百多呎的小店,店主葉生的媽媽每個早上都會開店,談天等客,生活日復日,年復年,周而復此。偶而有人拿着雀籠走過,一坐就整個下午,晚上就回家做飯,讓兒子或丈夫關店。山翻版光碟機、I phone耳筒綿、電芯,十元、八塊的生意,不能發達,但能過日子。十多年前,父親離去後,樓梯店更成媽媽的唯一寄托。
自知不敵重建,葉生早已考下專業牌照,盼能以體力糊口,適應新生活對葉生,「被迫」成功了,可惜近六十歲的媽媽卻不能如此。說起媽媽,沉默寡言的葉生特別多話要說,繼續經營小店,已不是生計的事,葉生眼中,是生命的事,他的身份已超越重建受害者,也是兒子能否盡孝道的故事。
十萬、廿萬、三十萬,只是用作賠償的數字,葉生只想媽媽身體健康,快樂生活。
想起德國電影「再見,列寧」(Good bye, Lenin!),主角的母親在東德任高官,突然病倒,半年後醒來,德國已統一,他怕母親接受不了東德滅亡的事實,努力張羅舊日的東西,讓母親相信東德未亡,繼續昔日生活方式,依舊快樂過日子。
自上年10月被控告霸佔官地、計賠償、收律師信、上法庭、抗議、掛橫額…..如果重建有十步,葉生已走近第九步,大概只餘一步半,倘欠被警察抬走而已。強壯的身驅,可為自己找生計,卻無力拯救孤獨的母親。
給魚肉的「振鷹」店
市建局前,「振鷹」是沒有免死金牌,拆無赦。
葉生的心願,「繼續讓媽媽快樂下去」,市建局的賠償大概沒有的這個選擇,他們只會重覆述說,賠償是「差餉3年的金額」。依法辦事,就算是打爛街坊飯碗,局方也有法可依。可惜,舊區內,法治只是藉口,最終淪為局方的人治。
跟葉生走上抗爭路,收律師信的樓梯店共有五間,包括︰碩果僅存的路邊租書舖、模型店、潮州戲曲專賣店及紅色小巴「御用」車軚檔。他們在觀塘大多超過30年,不是不想搬,而是無力搬,賠償金額遠不夠重開新店,前路茫茫。當中葉生的「振鷹」電器店,經營最久有50年,可惜賠償卻最少,只有22萬,不計算新舖每月需2萬元的租金,22萬僅夠新店裝修之用。
為何22萬呢?問題出自差餉,他們是50多年老店,雖然店子在繁華街道上,租金只由從前200元,升到現在4500元,全拜街坊相熟所賜,但租金低廉,平租下,差餉亦較低,最新一次差餉評已是20年。他們附近的樓梯店多次轉手,不斷有新經營者,每次都有差餉重估,最後一年達十萬,結果只在此開店一年左右的店主竟獲得70萬的賠償,是他們的3倍多。
葉生不是律師,只是健身師,他一直為母子生活打算,卻不認識市建局的賠償方式,他道︰「如果我知市建局用差餉計賠償,我一定會申請多交差餉」。得知賠償數償後,心想復業無望,憂愁媽媽將來淪為「宅母」。要求差餉物業估價署重新評估差餉及市建局協助,反映「振鷹」的現時價值,但不得要領。他眼中「市建局不做事,租餉估價又不做事,坐着等支薪水」只沿用20年前的估價,對他絶不公平,因為現時已無法找回這價位的店舖。
重建,平租,原來是罪過。不單葉生,還有其他四間小店。為着媽媽,葉生繼續爭取,「振鷹」可以離開生活50年的觀塘市中心,但希望獲得雙倍的賠償或協助在附近(如︰九龍灣)找回一間店,可免租二年,讓他守業待客,說到底,目標只是復業,讓「振鷹」活下去,讓媽媽繼續昔日生活方式,依舊快樂過日子。
文末,想起電影「再見,列寧」的結局,主角母親在兒子製造的東德環境中,快樂的生活幾個月後,含笑離去,但願葉太長百歲,亦不想市建局背負多條生命。
其餘的店子故事如何,筆者會一一道來。
振鷹是少數有關二哥的樓梯店,希望祂能幫手。大堆的文件,少不了市建局的來信,葉生看文件也要無師自通。
幾月前的振鷹,沒有現在的緊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