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卓恆:採訪手記:工人與媒體關係雜談

圖:Leung Hy 自稱在「愛港愛國的機構」工作,雖然拍得好照片,但因為照片反映「工人表現團結,人數眾多」,不夠政治正確,一定不能出街,故上載到一個名叫「廢棄新聞相」的相簿。

(獨媒特約報導)貨櫃碼頭罷工事件已持續四天,勞資雙方態度強硬,談判無甚進展。我們以獨媒記者身份一連四日走到貨櫃碼頭,見證工運發生。

四日以來,主流媒體對事件的描述與我們在現場聽到見到的有不少出入;有主流媒體對工人作出多次負面報導,無視工人被資方欺壓的事實。罷工第二天時,我們訪問一位工人後,他指摘有報館以8小時計算日薪誇大工人薪金,事實上日薪是以24小時計算,要求記者報導事實真相;碼頭的辛酸專頁亦指摘 NOW 新聞台有所誤導,意圖分化員工。責任未必在前線記者,更大的責任可能是編輯及媒體老闆,不過報館的取態,著實會令前線記者增添困難。

工人對記者和學生的態度明顯截然不同,當我以記者身份嘗試訪問工人時,不少工人都明顯有所防範;但當見我們多天出入,年紀尚輕,了解到我們除了會撰寫文字報導外,也是聲援學生的一員後,反而卻會侃侃而談。學生在今次工運會擔當起重要角色,除了物資管理,最重要的是協助工人將碼頭內的消息以 facebook 傳遞出去,又為工人印製報紙號外,這些行動都加強了工人和學生的互信。

記得有次城市論壇討論同志問題時聽過主持謝志峰的一句話:「我是公正的,但多數會站在弱勢的一邊。」可惜的是,主流媒體多次站在高牆的一方,工人開始對媒體抱懷疑心態,連帶民間媒體採訪都出現困難,就算我們站在蛋的一方都失去了方向感。加上 HIT 已加強保安和出入管制,又即將下達禁制令禁止我們進入碼頭,民間媒體和學生能否在碼頭報導最新消息仍是未知之數,碼頭訊息流通可能會受到限制,為罷工行動蒙上陰影。

「信任」這兩個字對工人來說很敏感。人與人之間的信任源於尊重,可是由資方到貨總,甚至主流媒體都似乎沒有尊重過工人的尊嚴和付出,使工人難以信任他們。基於資方一直不尊重員工的態度,工人與資方沒有互信基礎;本應捍衛工人權益的貨總(工聯會屬會)卻多次出賣工人;傳媒本應公信力最大,但卻多次作出不符事實的報導。工人信任的,除了一直為工人奔走、被資方排斥的職工盟旗下香港碼頭業職工會,就是一班認識只有數天的學生。學生在工運中對表現出平等與尊重的態度,專業地組織不同的行動,反而得到工人的信任。

原文链接: http://www.inmediahk.net/node/1016030

Avatar
吳卓恆
写作者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