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觉得,中国的互联网特别不健康。因为版权管理混乱,中国四大门户可以花很少的钱拿到大部分媒体的产品,可这四大门户的编辑水平又是所有新闻单位里最糟糕的,导致它们最擅长做的事情就是把最差的报道放到首页供人瞻仰。所以我劝大家还是尽快离开互联网吧,平时看看新闻可以上网,但如果你想获得真正的知识,或者享受阅读的快感,请远离互联网。它虽然免费,但你浪费的是你的宝贵的时间。
下面是我这本《热新闻的冷思考》收录的所有文章的导言,本书在各大书店均有售:
第一部分,向疾病宣战
《抗癌小鼠传奇》:这是我在三联写的第一篇正经的科学报道,该文获得了爱思唯尔中英科学报道奖杂志类金奖。现在看来这篇文章的优点是文本较好,故事讲述得比较生动,缺点是科学性不足,原因在于采访对象数量不够,导致背景介绍不全面,缺乏全景式分析。
《乙肝治疗的新概念》:中国是全世界乙肝感染人数最多的国家,因为乙肝而导致的歧视现象非常普遍,主要原因就在于乙肝的科学知识普及得不够,导致很多老百姓最这种病产生了很多误解。本文试图通过实际的病例,向读者解释乙肝的感染过程和治疗方法,并引导读者理解一个新概念,那就是有很多听上去很可怕的疾病其实都已有办法治疗,关键就看你愿不愿意付出相应的成本。也就是说,生命是有价格的。本文也存在一个缺点,那就是过分强调了干扰素治疗法的效果,对另一种核苷类似物药的介绍不够充分。
《环境污染与儿童健康》:环境污染是近期中国媒体的热门话题,大部分报道均把注意力集中在环境污染本身上,比如PM2.5的数值之争,或者土壤重金属的含量是否超标等等,缺乏对环境污染造成的实际伤害的详细报道。本文通过一个发生在重庆市铜梁县的案例,说明环境污染与实际危害本身是不同的,要想在两者之间建立因果关系,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情,不能光凭感情冲动就盲目下结论。
《人类基因组计划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最近这10年医学界最重要的进展就是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以及DNA测序技术的飞速进步。我预言,未来100年内大部分医学进步都将与此事有关。
《四个癌症与一个联盟》:DNA测序技术的进步改写了教科书中关于癌症发病机理的内容,吹响了人类向癌症发起总攻的号角。本文通过对4种癌症的基因分析,为你揭示出一个你所不了解的癌症世界。
第二部分,变化的气候
《哥本哈根的舞台》:我连续5年参加了联合国气候变化谈判大会,其中当属2009年的哥本哈根大会印象最深刻。这次大会第一周基本上还算正常,但因为会前刚刚爆出了气候门事件,使得这次大会的火药味比以往更浓,很多真正有意义的讨论就这样被淹没在口水中。
《气候变化-科学和媒体的新战场》:这篇文章让我拿到了好几个环保奖项,包括英国使馆文化教育处颁发的最佳气候报道奖,以及地球村颁发的“可持续能源记者之星”唯一金奖。之所以引起这么大的反响,我认为原因在于这篇文章揭示了环保报道领域的最大结症,那就是记者和科学家之间的脱节。
《地球之殇,德班气候谈判大会纪实》:这篇文章获得了地球村颁发的“可持续能源记者之星”优秀奖。我通过这篇文章,把气候变化的历史梳理了一遍,如果你对气候变化的来龙去脉不甚了解,就请读一读这篇文章吧。
《关于阴谋论的阴谋论》:我个人认为这篇文章讨论的问题非常重要。如今在环保领域出现了很多宣传“阴谋论”的声音,很多著名的反对派都有过硬的科学背景,也查不出他们和污染企业存在直接的利益瓜葛,这两个原因让很多老百姓感到疑惑,不知道应该相信谁。这篇文章为你解释了这个现象背后的原因。
第三部分,能源之道
《谁杀死了电动车?》:新能源不但是目前的新闻热点,也代表了人类未来的发展趋势。很多环保人士对于新能源的发展速度感到不满,认为这是保守势力在作怪。这篇文章用电动车作为案例,从物理学的角度讨论了电动车为什么一直没有发展起来的瓶颈之所在,相信读完后会让你对新能源的困境多一分理解。
《核电复兴》:关于核电,民间存在太多的误解了。我希望这篇文章能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种能源技术,只有这样才能做出更理性的选择。
《丹麦的环保之旅》:环保在很多媒体报道中被塑造成了纯粹的感情诉求,但实际上环保是一个技术活,需要强大的技术力量作为支持。那么,如果新技术暂时跟不上怎么办?是不是就不环保了?当然不行,因为某些领域的情况已经变得非常糟糕,没法再等了,这就需要老百姓在新技术尚未到位的情况下为环保做出某种牺牲,这时候感情诉求就变得非常重要了。
《生物质能源的第二个春天》:新能源领域被谈论得最多的是风能和太阳能,生物质能源被很多人忽略了。虽然后者的绝对潜力不如前两者,但好在技术相对简单,可操作性强,我们需要的只是相应的政策扶持,以及一颗热爱大自然的心。
《蓝色革命》:环保领域存在一个很大的误区,不少环保人士相信只有退回到农耕时代才能保护环境,并将其误称为绿色革命。先不说农耕时代的环境不见得就比现在好,这种诉求最大的问题就是无法操作,因为人类对舒适生活的渴望是不可能被遏制住的,必须想办法在满足这种需求的前提下保护环境。德国人选择了蓝色革命,就是用提高现代化工业能效的方法同时满足环保的要求与人的欲望。
第四部分,农业的未来
《转基因农业到底有什么问题》:转基因农业引起了很多争议,本文用确凿的证据告诉你,这些争议都是怎么来的,转基因农业为什么会引来如此多的反对者,转基因农业的未来在哪里。
《棉花战争》:棉花是重要的战略物资,中国唯一大面积种植的转基因农作物就是棉花,对于很多农民而言,种棉花是他们发家致富的唯一手段。本文通过对中国华北地区棉花产业的调查,提出了棉花种植业面临的3大困难。文章最后一部分还戳破了一位中国有机农业界曾经力捧过的标杆式人物安金磊精心编织的有机谎言。
《氮的问题》:中国最大的污染源不是工业,而是农业。农业生产过程导致的环境污染有很多原因,我决定从元素入手,把和农业关系密切的几个元素的来龙去脉一一说清楚。其中氮肯定是最重要的一个元素,那么我们就先从氮讲起,研究一下氮元素都是哪来的,会造成何种污染,以及如何减少氮的排放。
《磷的问题》:磷的污染问题比氮还要复杂,涉及到化肥、养殖业和洗涤剂行业,不正确的洗衣方式同样会导致环境污染,这方面的知识需要普及。
《农业的未来》:中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期,其中最显著的变化就是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这个变化几乎是全世界所有国家由贫穷走向富裕的过程中必然经历的,因为农业的特点决定了务农很难致富。美国人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农场化,并在这一过程中消灭小农户,将其转变成农业工人。中国当然不可能原样照搬美国模式,但我们可以从科学的角度借鉴一下美国模式的优点。
第五部分,垃圾问题
《北京市的垃圾僵局-烧还是不烧?》:这是我写的垃圾问题四部曲的第一篇,以北京为例,探讨了垃圾处理几种常见方法的利弊。
《废塑料的处理困境》:废塑料是生活垃圾当中价值比较高的一种,既可以回收后重复利用,又可以通过焚烧来发电。我专门去了趟河北省文安县,考察了中国华北地区最大的废塑料集散地,探讨了这两种方式的利弊。
《垃圾处理的杭州模式》:杭州是全国第一个开展垃圾清洁直运的城市,市政府还专门拨出巨款建设了全国现代化水平最高的垃圾填埋场,我专程去杭州考察了这里的垃圾处理情况,探讨了杭州模式的利弊。
《垃圾处理的世界经验》: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垃圾都是如何处理的呢?我专程去德国和巴西考察了当地的垃圾处理情况,重点关注了垃圾处理产业化所面临的诸多问题,并得出结论,光靠产业化是不行的,必须由政府主导,强制实行居民垃圾分类回收政策。
第六部分,森林的功能
《造纸业的云南梦》:云南的桉树问题曾经引起过轩然大波,以绿色和平组织为首的一批环保组织指责造纸厂和林业企业在云南种桉树,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我通过实地考察,发现事情并不像环保组织描述的那么简单。
《被一座造纸厂改变的村庄》:中国政府于2008年宣布实行林权改革,将林地的经营权下放到农民手中。本文考察了这一政策改变对云南农民带来的影响。
《一个“政策性贫困”的小山村》:云南怒江州有个名叫玉狮场的小村子,曾经因为拒绝修路被环保组织视为样板,在国内大肆宣传。我在第一轮大规模宣传的风头过去后来到了这个小山村,实地考察了村民们的生活状况。
《生态旅游之梦》:一提起边远地区的生态保护问题,很多环保组织都会提到一个词-生态旅游,似乎只要搞起生态旅游,一切问题就都迎刃而解了。我通过对云南丽江吉沙村所作的实地考察,发现生态旅游其实是很难搞的,涉及到很多专业问题。
《砍树的学问》:也许因为中国缺乏森林,也许因为树木的生长周期太长,很多人相信树是轻易砍不得的,森林是不能破坏的东西。其实木材是很好的可再生资源,人们的日常生活是离不开木材的,树不是不能砍,关键是如何砍。本文通过对瑞典林场的采访,向读者介绍了国际木材行业的一些基本情况,以及国际森林认证体系的基础知识。
第七部分,动物保护
《寻找最后的白鳍豚》:白鳍豚是一种美丽的淡水豚类,只在长江中才能见到。如今它已经功能性灭绝了,无论采用何种方式都无法再生。我跟随一搜国际科考船在长江上搜索了两天,亲眼目睹了长江的现状,明白了中国淡水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是多么地恶劣,比大熊猫或者东北虎要脆弱得多。
《长江江豚命悬一线》:江豚是长江中生活的另一种淡水豚类,其总数已经下降到了警戒线附近,如果再不采取措施加以保护的话,野生江豚即将在我们这一代人手里彻底消失。
《大熊猫的色彩》:大熊猫无疑是中国动物保护的标志性物种,因此大熊猫难免被披上了一层政治色彩,有出现了很多不实宣传。其实大熊猫是一种生存能力很强的野生动物,不是宠物,不需要人类的特殊照顾。更重要的是,保护大熊猫不是最终目的,我们应该通过保护大熊猫这样的“伞物种”,恢复大熊猫栖息地的生态环境,让其它更多的珍惜物种得以生存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