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摩托:隐形人眼中的世界

前年有部电影叫做《生命之树》,我看完后有种说不出来的感觉,仿佛自己是上帝一般,站在一旁目睹了生命的全过程。这感觉和电影情节没关系,完全是摄影师和音响师营造出来的。前几天我看了该导演Terrence Malick和摄影师Emmanuel Lubezki合作的下一部片子《通往仙境》(To the Wonder),突然发现我的想法是错的,导演没有用上帝视角,甚至是正相反的。
To_The_Wonder_US_Theatrical_Release_Poster,_2013

这两部电影的摄影风格非常近似,摄影机一直位于人眼的高度,很少俯视,经常轻度摇晃,镜头数量多,剪接速度快,这些都很常见,没什么。但是,摄影机镜头和演员的距离非常近,观影者经常会误以为自己就站在演员的身边,但演员却从来不面对镜头,仿佛摄影师不存在一样。除此之外,摄影师常常采用逆光,让朝阳或者夕阳正对观众,普通人很少站在这个位置看世界,太刺眼了。

最后这两条才是这两部电影独特风格的关键所在。

Emmanuel Lubezki
(上图为墨西哥摄影师Emmanuel Lubezki)

除此之外,导演对于声音的处理也很有特色,人物内心独白录得非常清楚,真正的生活对话却降低了音量,显得特别模糊,不认真听的话根本听不清楚。

Terrence_Malick
(上图为导演Terrence Malick,他还拍过《细细的红线》。)

那么,摄影师和导演为什么要这么处理呢?我认为他们试图把观影者变成了一个个隐形人,可以近距离地观察这个世界而不被察觉。因为隐形,旁观者们可以知道每个人内心的小秘密,所以对真实世界的声音(对话)反而失去了兴趣。

换句话说,导演恰恰不希望观众把自己想象成高高在上无所不能的上帝,而是希望观众把自己想象成一个普通的旁观者。那些从不发言的微博马甲与此类似,他们都在冷眼看世界。

那么,隐形人眼中的世界到底是什么样的呢?我的体会是:隐形人貌似可以把这个世界的本质看清楚,但因为他们不参与人与人的互动,和这个世界的关系是疏离的,所以并不能很好地体会出生活的精彩。

记者,其实就是生命中的隐形人,这不是一个可以做一辈子的职业,太孤独了。

原文链接: http://www.immusoul.com/archives/2288.html

Avatar
土摩托
写作者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