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悦:以毒攻毒

93_15

文_石悦

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的研究人员今年2月在《抗病毒疗法》(Antiviral Therapy)杂志上发表论文称,他们设计的一种载有蜂毒的纳米颗粒能够杀死HIV而不损害正常细胞。这项成果大大推动了一种可能阻止HIV通过阴道传播的凝胶产品的研制。“我们希望身处艾滋病猖獗的地区的人们可以用这种凝胶预防初发感染”,论文作者胡德(Joshua L. Hood)说。

很多人都有被蜜蜂蛰伤的不堪回忆,足够剂量的蜂毒甚至可以致人于死地。蜂毒中的主要活性成分是蜂毒肽,这是一段由26个氨基酸构成的多肽。它能够溶解细胞的磷脂膜或类脂膜,从而杀死依赖这些保护膜生存的细胞、细菌、病毒等。这就让蜂毒有了用武之地。

在2009年发表的一项同样由胡德领导的研究中,研究人员用一种被称作“纳米蜂”的装置装载蜂毒肽,让它们识别并杀死癌细胞。蜂毒肽在鸡尾酒疗法(混合多种抗菌素)中也有不算广泛的应用,但用它直接杀死HIV尚属首次。

这种纳米颗粒的表面被蜂毒肽所覆盖,同时种有许多触手样的基团,它们在纳米颗粒周围形成了一个围栏状的保护层。人体细胞远比纳米颗粒大,当它们与纳米颗粒接触时,并不会被围栏内部的蜂毒所伤害;而体积远小于纳米颗粒的HIV则能够轻易穿过围栏被蜂毒杀死。这就像是一个纳米级别的灭蚊灯:蚊子会穿过安全护栏,被内部的高压电网击毙,而人碰到护栏却不会触电。

当HIV被纳米颗粒捕获后,蜂毒肽先与病毒包膜融合,然后形成小孔状复合物,最终使包膜裂解并剥离。这种方法的优势在于直接攻击病毒维持生命的必要结构:病毒内部的RNA被暴露之后就无法进入细胞,很快就会被水解而失去活性。以往的大多数抗HIV药物只能抑制HIV的复制,而这对阻止初发感染毫无意义—总会有一些漏网的病毒株系能够最终避开这些药物进行复制。

这项研究的意义并不仅限于防止艾滋病的初发感染:理论上来说,这种纳米颗粒只要通过静脉注射进入人体血液并循环足够长的时间,就能够将艾滋病毒一一捕获并杀死。因此,胡德认为它也能够治疗已经感染了HIV的患者。这对那些已经具有抗药性的患者更不啻为一个天大的好消息—根据研究团队的说法,“我们的方法是攻击HIV的固有结构。理论上说,病毒无法对这种攻击产生抗性。”

另一方面,由于蜂毒肽对磷脂膜结构的攻击并无选择性,所以这一方法不只限于抗HIV药物。包括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在内的许多病毒都具有同种膜结构,因此同样容易受到这种纳米颗粒的攻击。由于含有这种纳米颗粒的凝胶还能够帮助那些一方患艾滋病的夫妻生下健康的孩子。此外,尽管论文中未提及,研究者也指出,该凝胶也能够通过简单改造而适用于杀死精子,因此可能有避孕方面的应用。

原文链接: http://www.nbweekly.com/news/tech/201304/32807.aspx

Avatar
石悦
写作者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