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picture is provided by A Ding.
小说《无尾狗》,阿丁著。
长篇小说《无尾狗》中有一个医院手术室的场景:主人公为一个患黄疸病的小女孩开刀,腹腔打开后,作者写道:“除了在微生物实验室里,我还没见过这么多的蛔虫……我能用不大的篇幅来描述这些寄生虫的形态,足够你们恶心几天的时间……即使我自己,在敲下这段文字的同时也在做深呼吸,尽力安抚随时要痉挛的胃脏平滑肌。”在这部时有“重口味”情节出现的小说中,上面这段其实算不上味道最重的。小说的作者似乎手里攥着一把手术刀,将书中人物一个个开膛破腹、几乎血淋淋地呈现在读者眼前。其中某些画面难免让人感觉不适,甚至引发肌肉震颤。然而仔细体味,读者会发现震颤的部位并不是胃,而是心脏,因为那里才是作者努力瞄准并且频频击中的地方。
《无尾狗》是中国“七〇后”作家阿丁的长篇小说处女作,今年8月刚刚出版。主人公兼叙事者是一位名叫丁冬的青年医生(大概生于六十年代末或七十年代初),我们跟随丁冬的讲述游走于他供职的一家地方医院和他曾经生活过的北方农村老家,现实和回忆交替出现,众多人物轮流出场。小说在情节上有几十年的跨度,讲述了几代人的故事。这样的一个概括听起来大概似曾相识,因为它似乎可以用来概括无数篇当代现实主义小说。然而,《无尾狗》却是一个异数,因为这部小说将某些东西推向了极致。
《无尾狗》中出现最为频繁的事件之一就是死亡。主人公丁冬的父亲死于车祸,“被一辆载满猪的拖拉机从身上轧了过去”;丁冬女友的父亲写诗讽刺领导遭到报复,忍辱跳楼身亡;丁冬童年最好的朋友在青春期被判死刑,最后被游街枪决;丁冬的姥爷在晚年“毫无征兆地发疯”,被舅舅锁在猪圈旁的棚子里,直至死去;而这位舅舅最后的下场也可以用“不得好死”来形容。除了死亡,书中另一个经常出现的情节就是通奸(准确地讲,应该是“偷偷摸摸的男女关系”)。这类“奸情”在主人公的家族中频繁发生,而他本人也是身体力行。
丁冬这样形容自己:“我害羞的时候相当害羞,我无耻的时候相当无耻。可我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害羞,什么时候无耻。”这位主人公曾经伤害过自己的大学女友,在医院里和一位丈夫常年不在身边的女护士暗地里保持肉体关系,同时为了攀爬社会等级的台阶,和医务科长的女儿公开谈恋爱。对此他的同事这样评价:“这个社会需要无耻,我们就是要支持一部分无耻的人先牛逼起来。”
像这样一部色泽灰暗而且重口味的小说,它的命运大概在我们的意料之中:先是遭到文学期刊的退稿,后被几家出版商拒绝,直至初稿写完五年后才得以出版。然而不同寻常的是:翻开这部小说,聆听这位“无耻”的主人公的讲述,读者可能会发觉这是一个非常真实和真诚的声音,而这个声音背后又有一股强大的情感力量在支撑,于是当那些极具戏剧性的情节出现时,我们首先感到的是一种情感上的冲击,这时,我们已经难以用一种挑剔的目光来检验这样的事件在真实生活中到底有多大的可能性。
仅靠真诚是不能保证一部小说的质量的。读者需要真诚的态度,但同时也渴望欣赏你讲故事的技巧。小说《无尾狗》在叙事上十分特别,以至于读起来可能会感觉凌乱无序。作者在现实和回忆之间来回跳跃,相邻章节在时间和情节上往往没有明显的衔接关系,讲故事的顺序经常是结果在前、成因在后。例如从开头几章读者可以看出主人公恨自己的舅舅,但对于个中缘由作者却暂不解释,直到后来才一点一点地揭示出来。这种打乱时间顺序、“层层剥解”式的写法具有一定难度,但它提供了一种独特的阅读体验。这是一种逐步发现、逐步理清脉络的阅读体验,恰如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对世界的逐步认识。
《无尾狗》的叙事特色并不仅限于结构。这部小说整体上采用第一人称叙事,绝大部分篇幅是叙事者讲故事给读者听,但有时叙事者会忽然抛开读者,直接对书中的其他人物讲话。例如小说中有整整一个章节,内容全部是丁冬讲给死去的姥姥和姥爷的话。另有一个章节,场景是丁冬和他的室友同一位老者一起饮酒倾谈,整章文字是轮流出现的三个人物的独白。这种书中人物的大段独白在《无尾狗》中经常出现,是这部小说的一大特色,这些使用口语的大段独白段落读起来就像聆听一个人的倾诉,具有一种很强的感染力(相比之下书中很多“传统式”的对话描写就显得苍白很多)。我感觉阿丁是一位熟悉各种叙事技术和文字风格的作者。很多当下的小说作者对叙事和文字毫不在意,而《无尾狗》中的一些章节和段落则让我体会到一种久违的文字上的享受。
读《无尾狗》就好像你面前坐着一个一丝不挂的人,在那里向你讲述他自己的故事。在他讲述的过程中你发现他并不是一个高尚纯洁的人——在这个“需要无耻”的社会里,此人已经变得有些无耻(扪心自问,我们自己也未必好到哪里去)。但是我们发现:这个人的身上似乎还保留着某种情感、某种受到压抑但充满力量的东西,正是这种东西,能够勾引出我们体内同样的物质,引起我们的共鸣,让我们被一个无耻的人打动。
书评人:比目鱼 (读写人网站创始人)
@坚果小说 有志投稿者戳戳看看
还有这,有兴趣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