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金枝慾孽」到「名校 Secrets」
—為何人類喜愛搬弄是非
多年前,一齣描述宮廷鬥爭的電視劇,叫好叫座,並開拓了國內宮闈劇的龐大市場。
最近,其續集在香港推出,再次成為城中熱門話題。
眾所周知,我們並不在宮中生活過,也從無數據指出觀眾喜歡有關歷史題材,為何有關劇集竟能引起觀眾共鳴?
其實答案並不複雜,因為很大程度上,人類一直生活在是非圈當中,而如何正確理解、認知及面對「是非」,自然成為人際關係間其中一個重要課題。
一輪開場白過後,容許我們回到現實世界真實處境吧!
在學校的輔導室,為數不少的個案其實是源自同學無法處理來自同儕的流言中傷。即使我們不是言語攻擊的受害者,或主動攻擊者,毫無疑問,我們也曾經聽過甚至轉 述過有關某君的是非,不論事情真偽。而更令人不安的事實是,是非並不隨著我們長大而消失。在工作的時候,我們或多或少仍會在職場接收到有關訊息。
隨著科技發達,不同功能和形式的傳訊工具如Whatsapp、Chat Group、FB群組等猶如雨後春筍般出現,更有助是非如病毒般傳播。一個LIKE或SHARE鍵,足以令是非在全球任何角落二十四小時不停轉發,而近日 在FB甚為紅火的「名校 Secrets」專頁,正是當中最新的顯例。
為何人類喜愛搬弄是非
要深入探討有關現象,必須先定性何謂「是非」,其實所謂是非,不外乎是某君對他人的看法、揭露個人的私隱或完全虛構的內容,而當中的目的,若非用來攻擊他人,便是藉此提升個人地位。
根據演化心理學者之估算,其實早在先民年代,群居的人類已經開始講是非,而他們的目的,主要是加深對族群之認識,從而選擇較有質素的交配對象。
其後,隨著農業社會及家庭模式的出現,人類便利用是非,例如誰較賣力工作,去協助資源分配。
然而,隨著城市的盛起,人類社會的人口密集程度大增,人與人的接觸更多更頻繁。為了加快了解社區內不同人的特色以免無故開罪別人,人類選擇繼續透過是非系統「加強」溝通的效率。
嚴格而言,透過概括大眾的評價作為了解某君的佐證並無可議之處,但奈何不少人卻錯誤地將之視作認識別人的第一步,甚至將別人的評價視作刻板印象而放棄與該人直接接觸。
更甚的是,個別人士為了提升自己在群組的影響力,不惜利用別人的隱私,甚至製作一些虛假的內容以便黨同伐異中傷他人,而受從眾心理的影響下,不少人亦習慣在 未經證實的情況下胡亂將別人的是非隨處宣揚。如是者,是非便在人際關係的小圈子中如瘟疫般散播,而身處青春期,亟待友儕認同的青少年世界,自然成為是非的 重災區。
如何擺脫是非困擾
從個人層面,減少在不必要的情況下揭露個人隱私是第一步。拒絕轉發未經證實或對人有害的訊息亦是重要一步,必要時應向圈子內喜愛傳播是非的人表明個人立場!
與此同時,我們要認清講是非帶來的不良效果。即使有人可能會在短期內得到圈內認可,但長遠而言,一個充滿不安全感的群組將不利於深化友誼。而當我們受到是非攻擊,應沉著面對,有需要時可尋求專業協助。
總括而言,我們也許無法令是非完全消失,但絕對有能力令是非對人造成的傷害減至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