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馬高:旅遊警示效用成疑——從埃及熱氣球與菲律賓人質事件談起

travel

(獨媒特約報導)早前在埃及樂蜀發生的熱氣球意外,九名港人不幸遇難。當中除了旅遊保險的問題外,旅遊警示的問題亦再度受到關注。但熱氣球意外發生後,保安局仍只維持現有紅色警示,相反菲律賓的黑色旅遊警示自2009年至今仍然持續。到底旅遊警示是為了旅客的安全或是和政治因素直接掛勾?前立法會旅遊界議員,現九龍東直選議員謝偉俊接受訪問時表示,現行外遊警示制度的確存在不少問題。政府當局應正視機制的指標認受性,並盡早更新及修訂有關制度的釐定標準。

現時香港的旅遊警示由保安局所設立及評估,當局聲稱這制度是為了協助香港居民更容易了解在前往85個較多港人到訪的海外國家時所面對的人身安全風險。而假如這些國家出現可能影響香港居民人身安全的事故時,保安局便會作評估風險的性質,例如是否針對旅客、事件程度及持續性,再考慮是否需發出外遊警示。

然而這制度卻一直為人所詬病,先是制度的設立時便惹起不少爭議。在2008年11月25日時泰國局勢動蕩,示威者曾一度佔領曼谷國際機場,當局被迫取消當晚所有航班及關閉機場,受影響的港人有近500人。及後更有一對港人夫婦在趕往機場途中而發生交通意外,但當局卻在六日後即12月1日才作出包機安排接載港人。政府當時已被猛烈批評為反應緩慢及缺乏危機感,及後保安局在2009年10月20日才「被迫」設立外遊警示制度。

T2

政治因素凌駕外遊制度
謝偉俊在擔任立法會旅遊界議員期間曾多次和當局爭取更新該制度,但亦未有任何進展。他接受訪問時認為,現時的外遊警示制度的準則毫不清晰,當中亦牽涉太多政治因素,未能如實反映當地的風險及危機指數。他指出,單是菲律賓挾持人質事件後至今,當局仍未取消黑色旅遊警示,完是政治考慮凌駕該國於是否適合旅遊。此舉不但未能如實反映該國的「風險」指數,更令外遊警示制度完全失去公信力。

「若以菲律賓的黑色警示是基於其司法制度的話,中國內地城市亦應考慮發出旅遊警示。」謝亦不諱言,內地城市亦應列作外遊警示制度當中,一來基於對國內的司法制度亦有一些意見。再者是如果要提高外遊警示制度的認受性,此舉是勢在必行。謝又表示,現時由保安局作全權負責釐定制度有欠全面性。當局多以社會穩定及治安問題作參考,但環保和衞生等問題卻較少作考慮範疇。

被問到旅遊業界的意見,他以菲律賓事件為例,曾有旅行社的當地導遊明確表示當地並無天災人禍,為何卻不能出團?謝覺得當局應立即檢討外遊警示制度,給香港居民和旅遊業界一個明確及清晰的指引及交代;他直言現時制度的公信力不足。

替代方案:計分制?
過往曾有報導指出,理大學者研究以計分制如出現槍擊、天災和局勢不穩等問題作計分,當累積至一定分數即表示該地不宜前往;謝認為此制度會比現行制度更具效率。而隨著愈來愈多港人選擇自由行,外遊警示制度的時效性及認受性更形重要。謝偉俊進一步指出,外地其他國家的外遊警示制度有詳細解釋風險的性質和其檢討均較頻密;香港的外遊警示制度則明顯有所不及。

他又認為現時旅遊警示的評估方法只單以黑、紅和黃三級制作區分不夠全面,應以如環境、政治和衞生等多角度作細緻分析。而且以政府的資源作更深入的研究和通報並沒有太大難度,最重要是視乎當局作更新的取向及決心;但現時則明顯欠奉。

此外,記者曾就外遊警示制度的問題電郵予旅遊發展局及主席田北俊,但當局以事件不涉及該局的範疇而拒絕答覆。

記者:麥馬高、吳卓恆

原文链接: http://www.inmediahk.net/node/1015783

Avatar
麥馬高
写作者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